《三国志13》辩证曹瞒传诸记载真伪
曹瞒传吴人所著,属于杂传一类,可信度已经被公认的低了,不过具体那些记载已经被证伪,以及为什么证伪,我想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故而我就在此阐述一番。
这是重新发的,我适当做些修正
864739589:吴人书魏王的文献为真是不合常理,而非不合逻辑。日自西升为不合逻辑。事实上你我并不知道曹瞒传的成书情形,也许是诋毁魏王之作,也有可能作者有奇特的信息来源,最后再说一遍你的论据只能证明这些记载可疑。不大可能为真不等于伪 发布于 2022-05-27 03:51:48
864739589:你提出的论据无法证明你的论点。不是把语气改了就能让人信服。你要是说提出质疑,大家会认同这些记载确实可疑。但可疑不等于一定是假的,差人不能因为你可疑就把你抓起来 发布于 2022-05-27 03:49:48
龙吟灵:可惜这个吧就不是谈历史的地方啊 发布于 2022-05-27 03:48:28
864739589:晚上那个怎么删了? 发布于 2022-05-27 03:48:28
chzh0016:前排
--本人对以上言论不负责任。 发布于 2022-05-27 03:40:58
幽暗城孙策:酸逼好多次刚发的 发布于 2022-05-27 03:19:18
李梦阳转世:11【又有幸姬常从昼寝,枕之卧,告之曰:“须臾觉我。”姬见太祖卧安,未即寤,及自觉,棒杀之。】
证:曹操寝室戒备森严,只有夏侯惇能进入,像曹操杀宠姬的事情是怎么让远在江东的吴人落实的?想必是市井传闻,以讹传讹罢了。何况根据其他史书记载曹操对待自己的妻妾很好,毕竟分香卖履典故就出自曹操。
而曹瞒传本身就属于杂传,再加上吴人所著,和曹操敌对,再者南北隔着那么老远,记载自然不实,可信度极低的杂传,诸如这些为黑而黑的记载又无旁证,那实在是难以取信。不过具体能否证伪,还要看是否与其他史料有矛盾,是否符合逻辑,是否符合自然科学。
——————————————————完 发布于 2022-05-27 02:42:58
李梦阳转世:6【公将过河,前队適渡,超等奄至,公犹坐胡床不起。张郃等见事急,共引公入船。河水急,比渡,流四五里,超等骑追射之,矢下如雨。诸将见军败,不知公所在,皆惶惧,至见,乃悲喜,或流涕。公大笑曰:“今日几为小贼所困乎!”】【时公军每渡渭,辄为超骑所冲突,营不得立,地又多沙,不可筑垒。娄子伯说公曰:“今天寒,可起沙为城,以水灌之,可一夜而成。”公从之,乃多作缣囊以运水,夜渡兵作城,比明,城立,由是公军尽得渡渭。】
因为都是潼关之战的记载,我就放一起说了。首先前者提到在马超来袭时,救曹操的是张郃等人。然而翻阅三国志张郃传这段完全没有相关记载,而翻阅三国志许褚传上面所记载的内容明显都是许褚靠一己之力完成的。诸如【褚斩攀船者,左手举马鞍蔽太祖。船工为流矢所中死,褚右手并溯船,仅乃得渡。】许褚要一边架盾保护曹操一边又要划船渡河,如果张郃在旁干嘛不帮忙呢?故而此处记载有错误的可能性大。
而后者的记载,裴松之已经提出明确的反驳了【公军八月至潼关,闰月北渡河,则其年闰八月也,至此容可大寒邪!】可见裴松之引这段记载就是为了证伪,所谓一夜之间铸就冰城,不过是曹瞒传所杜撰的妄言。
7【桓阶劝操正位,夏侯淳以为宜先灭蜀,蜀亡则吴服,二方既定,然后尊舜禹之轨,操从之。及操毙,惇追恨前言,发病卒。】
证:对于这段记载孙盛发表过反驳说【夏侯惇耻为汉官,求受魏印,桓阶方惇,有义直之节;考其传记,世语为妄矣。】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劝进和反对称帝的人物反了,因为桓阶为人正直,守正主动劝说曹操称帝不太可能,而夏侯惇则完全相反耻为汉官,想做魏官可见是曹操亲党。故而这里理应是夏侯惇劝说曹操称帝,而桓阶劝说曹操暂缓称帝才合乎逻辑,曹瞒传恰恰相反。孙盛认为曹瞒传和世语此处为妄言。
8【王使工苏越徙美梨,掘之,根伤尽出血。越白状,王躬自视而恶之,以为不祥,还遂寝疾。】
证:子不语怪力乱神,对于这些鬼神之说本来就毫无可信度之言,何况曹操本人可是【禁断淫祀,奸宄逃窜】
怎么会信这些事情呢?故而曹瞒传此处为谬。 发布于 2022-05-27 02:42:28
李梦阳转世:9【然持法峻刻,诸将有计画胜出己者,随以法诛之,及故人旧怨,亦皆无馀。其所刑杀,辄对之垂涕嗟痛之,终无所活。】
证:这段话就可以说是最荒谬的,曹操一生被谋士打脸多次,将领方面有建言的人也有很多,曹操那次因为出的计策比自己高明就把对方杀了?比如程昱就是武将(没错,他是武将!),多次进言曹操,打曹操脸,要是真按曹瞒传所言,程昱早就应该被曹操杀了。徐晃潼关之战时献计献策,曹操有杀徐晃吗?后来徐晃击败关羽,曹操更是佩服的说道【吾用兵三十馀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按照曹瞒传的说法,这时候曹操应该立刻把徐晃拖出去砍了才对,同理的还有李典。至于曹操故人,也有不少善终的如荀攸,有时候曹操也会放下旧怨如贾诩,曹瞒传这个【亦皆无馀】实在是荒唐。曹操确实执法严厉,但什么时候到了【终无所活。】的程度了?这些吴人写书的时候是不知道有个人叫蔡文姬吧。
综上所述曹瞒传这段记载实在过于荒谬,基本上可以完全否定。
10【初,袁忠为沛相,尝欲以法治太祖,沛国桓邵亦轻之,及在兗州,陈留边让言议颇侵太祖,太祖杀让,族其家,忠、邵俱避难交州,太祖遣使就太守士燮尽族之。桓邵得出首,拜谢於庭中,太祖谓曰:“跪可解死邪!”遂杀之。】
证:卢弼:【袁忠事附见《后汉书·袁闳传》,但云“浮海南投交阯。献帝都许,征为卫尉,未到,卒”,亦不言为曹操所杀,或范《书》略之也。】
.黄山曰:【袁忠子秘既先死黄巾之难,忠弟宏又不应征辟,终于家,则忠族无几矣。且忠弃官避乱,就令与桓邵同投交阯,未必皆能以其族往,操又何从尽族之乎?况据《桓荣传》,初平中客交阯者为桓晔,初不名邵,桓晔虽以诬死合浦狱,亦无被族诛事,自系《曹瞒传》传闻之误。】
顺便一提按照后汉书的记载在经过考究袁忠当卫尉时间为198年,而这时候曹操忙的死去活来(和张绣吕布作战),根本无暇去复仇。所以后汉书记载说袁忠死在半路上理应是没错的,曹瞒传此处记载为谬误。 发布于 2022-05-27 02:42:28
李梦阳转世:3【昔操破粱孝王棺,收金宝,天子闻之哀泣】
证:曹瞒传的这段记载其缘由是在陈琳伐曹檄文之中,但对于这种宣战檄文本来就带有偏见和诬陷,对于陈琳檄文的这部分内容被《文心雕龙》批判为【发丘摸金,诬过其虐】,再者之后陈琳也承认自己写檄文是被强迫的正所谓【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后来北魏时期的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记载道:【砀山有梁孝王墓,其冢斩山作郭,穿石为藏,行一里,到藏中,有数尺水,水有大鲤鱼,黎民谓藏有神,不敢犯神。凡到藏皆洁斋而进,不斋者至藏,辄有兽噬其足,兽难得见,见者云似狗,所未详也。山上有梁孝王祠。】
在北魏时期梁孝王墓尚存,而且还有祠堂,并没有被损毁的记载。郦道元遍访各地,把自己亲眼可见地理状况风景人文记述其中,可信度还是很高的。
另外近*古发现,在梁孝王墓周边出土了很多珍贵文物,如果曹操真下定决心盗墓,为何不盗干净?这不符合逻辑。
再者就算曹操真要行盗墓之事,那也应当秘密行事,为何还要特意置办官职,大张旗鼓,搞得人尽皆知?这也不符合逻辑。
故而曹瞒传此处记载当是附会陈寿檄文所言 发布于 2022-05-27 02:42:08
李梦阳转世:4【自京师遭董卓之乱,人民流移东出,多依彭城间,遇操至,坑杀男女数万口于泗水,水为不流,陶谦帅其众军武原,操不得进,引军从泗南攻取虑、睢陵、夏丘诸县,皆屠之,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
证:曹瞒传这段记载其中一部分也被后汉书引用了,所以许多人都误以为真。首先屠徐州的确有其事的,但曹瞒传和后汉书的记载却出错了。从时间上说,曹操屠徐州是二伐徐州,而非一伐徐州,这点曹瞒传后汉书都搞错了,其中后汉书对此还产生了自相矛盾的奇特现象。再者曹瞒传说【陶谦帅其众军武原,操不得进】和【谦退守郯】又是一处矛盾,当采信后者。还有【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这明显夸大之辞,实际上曹操屠徐州残杀的对象是成年男子,后来荀彧对于曹操屠徐州一事说了这么一段话【其子弟念父兄之耻,必人自为守,无降心,就能破之,尚不可有也。】,如果曹操把人都杀绝了,这“子弟念父兄之耻”的子弟难道是死而复生?孙盛在评述也说道【夫伐罪吊民,古之令轨;罪谦之由,而残其属部,过矣。】。结合两者推论曹操屠徐州所残杀理应是成年男子(士兵俘虏包括部分百姓),是有针对性的屠杀行动。
这个问题其实我以前讨论过很多次,这里只是简单说说。总之曹操屠徐州确有其事,不过还望诸位以三国志记载为基准也就是【太祖击破之,遂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三国志本身并无矛盾和疏漏之处,值得采信,而曹瞒传漏洞百出当为谬误。
5【时寒且旱,二百里无复水,军又乏食,杀马数千匹以为粮,凿地入三十余丈乃得水,既还,科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操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徼悻,虽得之,天所佐也,故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也。”】
证:首先这个【时寒且旱,二百里无复水】与正史记载相背,三国志记载【夏五用,至无终。秋七月,大水,傍海道不通,田畴请为乡导,公从之。】曹操是夏五月出发为何会寒呢?再者当时发大水理应是涝又为何会旱呢?另外曹军远征缺粮这时就曹瞒传有所记载,三国志没有相关记载,再者马匹当时是珍贵资源,钟繇在官渡之战时送来两千匹马,曹操就心花怒放了。【太祖在官渡,与袁绍相持,繇送马二千馀匹给军。太祖与繇书曰:“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如今要和外族在平原上大战一场,曹军先杀马数千匹,我真不知道这仗还有怎么打……而当时下大雨,缺水可以喝雨水,当时到处都是积水【时方夏水雨】,可曹瞒传要掘地三十余仗才【乃得水】?怪哉。
曹瞒传还说那些劝说曹操不要出征的人之后得到了赏赐,可便览三国志曹军将领和谋士的列传,无一人是因为劝谏曹操不要征伐乌丸而升官的。故而曹瞒传这段记载实属可疑,似为杜撰 发布于 2022-05-27 02:42:08
李梦阳转世:1、【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太祖於惇为从父兄弟。】
证:关于曹嵩的身世,三国志记载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陈寿作为有良史才的史学家都无法考证,实在很难相信隔着长江的吴人能确实考证。另外近年的考古发现,还有什么DNA研究也表明曹操并非夏侯家之子。我以为陈寿尚明言说不能考,远在江东的吴人却能核查清楚,这本事就是不合逻辑的事情。故而曹瞒传此处有误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
2【太祖初入尉廨,缮治四门。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馀枚,有犯禁,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后数月,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叔父夜行,即杀之。京师敛迹,莫敢犯者。近习宠臣咸疾之,然不能伤,於是共称荐之,故迁为顿丘令。】
证:根据曹操自己所写的《让县自明本志令》所记载【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曹操在政治上最开始有大作为的时候也是在济南而不是在京城。对此三国志也是没有记载曹操洛阳五色棒一事,而是记载了【迁为济南相,国有十馀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於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两者相互对应。
再者【後漢令、長、國相亦皆有尉。大縣二人,小縣一人,主盜賊,案察姦宄,署諸曹掾史。洛陽有四尉,東南西北四部,曹公為北部尉是也。】【城门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掌雒阳城门十二所。】
曹操是洛阳北部尉,又不是城门校尉,按理来说无权【缮治四门】,城门就不该归他管。故而曹瞒传五色棒一事为杜撰。 发布于 2022-05-27 02:41:28
更多《三国志13》辩证曹瞒传诸记载真伪相关问题
问题:《三国志13》辩证曹瞒传诸记载真伪
回答:老铁说外国人眼里没鲁菜什么事,我是反对的,黄焖鸡米饭就是个典型啊 详情 >
问题:《三国志13》汉中之战不亚于三大战役。为什么记载很少
回答:曾经远月的第一还在法国为勋章而奋斗。同是世界三大料理的中华料理冠军100%血虐他们好吧 详情 >
问题:《三国志13》666今天在B站看到一个奇葩,
回答:在你这种杂碎眼里估计猪的智商都需要你膜拜吧 详情 >
问题:《三国志13》汉水之战是否真实存在?
回答:玩过魔兽3吗,whosyourdaddy 详情 >
问题:《三国志13》出大事了,吕蒙惹大祸了
回答:虽然我认为药王会赢,可我想看药王输 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