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长之野望》浅井朝仓同盟乃子虚乌有、姊川合战未曾大败,浅井氏最新研究成果
WILLSONMELON:二 浅井长政的居城——小谷城
小谷城绘图 弘化4年(1847)铭(长滨市长滨城历史博物馆藏)
小谷城的历史与构造
关于小谷城最古老的文书
浅井三代的居城——小谷城是何时建造的?由于目前丝毫没有留下任何有关其筑城时期的史料,所以比较确切的时间段也只好以不明二字示众了。不过《东浅井郡志》中却写道“虽筑城纪年不详,大抵应是大永四年之时”。另外还有大永五年(1525)的时候,浅井氏将京极高清、高广(高清的长子)二人迎至竣工不久的小谷城,安置于京极丸内的记述。话虽如此,但就将高清、高广父子接入小谷城的事实以及具体时期,在《东浅井郡志》中都没有看到明确的根据。
在如数家珍般稀少的有关小谷城的文献之中,其登场最古老的文书要数一名叫做永田高弘的武将向统治朽木谷的国人——朽木稙纲提出的文首写道“有关小谷城没落之事”并注有七月十八日日期的书状(《朽木文书》)【2】了。此文书据《东浅井郡志》推测是作于六角定赖进攻小谷城,也就是大永五年(1525)的时候,其判断应该是正确的。此外在史料纂集——古文书篇《朽木文书》中对此书状的作成年份也有相同的观点。
小谷山
小谷城大岳复原图
信中永田高弘表示已于七月十六日抵达浅井郡尊胜寺(长滨市尊胜寺町),并向朽木稙纲传达了其今明两天意欲攻上小谷城的决心。关于永田这名武将,由于在高岛市高岛町有一处名为永田的地方,所以推测应该是此处的地方武士。从本书信作为小谷城登场的最古老的文书这点来看,至少在大永五年(1525)的时候小谷城就已经存在了。
小谷城的周边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小谷城的支城配置以及其周边的情况。图1中标注着“大岳城”的地方就是小谷山标高四百九十五米的山顶。由于周边平地的海拔约为百米左右,所以和城下町之间有着将近四百米的高度差。而建于小谷城西侧琵琶湖岸边的,乃是阿闭淡路守贞征的居城——山本山城。此外,小谷山的西侧山麓上,有座元龟战乱时多数越前众笼城于内的出城丁野城。与之东南毗邻的,是浅井氏的重臣中岛宗左卫门尉直亲镇守的中岛城。再南边的就是虎御前山城了,该城因元龟三年(1572)作为织田信长指挥小谷城攻伐的本阵而闻名。
而小谷城与丁野城之间有一座名为丁野的村落,此处即被视为是浅井亮政的出生地。浅井氏就是作为原丁野的地方武士,通过不断扩大势力而成为一方大名的。而该丁野村落面朝大岳(小谷山顶)的方向有一条山谷,名曰胁坂谷。一般我们所说的小谷城,建于小谷山山顶的大岳之下,标高四百米左右的东侧山脊上。而小谷城的主要部分则沿着大岳一直延伸至东侧山脊,参考图1标着“小谷城”的地方。如今的伊部、郡上村落,被视为是当时小谷城城下町的一部分,不过在二者之间的地方应该也建有相当规模的城下町。此外,从该小谷城城下町遗址向北有一条叫做清水谷的山谷直插小谷山(大岳),这里便是浅井氏以及其家臣团府邸的所在之处,对小谷城而言是个相当重要的地方。以该清水谷为中心,由呈马蹄形的山脊上连成一片的曲轮构筑出了小谷城的基本构造(参考图1)。
图1 小谷城周边的城郭
(参考滋贺县教育委员会《滋贺县中世城郭分布调查》7中的图纸作成)
一分为二的中心曲轮群
请看图2标着A和B记号的地方。这是笔者在北村圭弘的曲轮群分类基础上做的修正。下面就顺着该分类,在介绍北村氏论说的同时来对小谷城的构造进行说明。一般被称为小谷城的,是由番所、茶屋、马屋、樱马场、广间、钟丸(也有图纸标注为天守)组成的曲轮群A。如驾车自山麓出发,可直接驶至番所前的停车场,而后再行徒步登山。
接下来是与A北面相连的曲轮群B,由中丸、京极丸、小丸乃至山王丸的曲轮组成。其中,小丸便是落城时浅井久政迎来其人生终幕的场所。此外在A和B边界的钟丸和中丸之间有一道贯凿山脊的沟壕大堀切。以此大堀切为界,将小谷城切分成A和B两个大型曲轮群的构造便是小谷城的特征。
面朝登山方向右侧设道路,左侧建曲轮这点是A曲轮群的基本构造。也就是说像番所以及马屋等坐落于A区的曲轮设施在登山途中皆可于左侧映入眼帘。不过从B区的中丸开始往上的道路则是采取了铺设于曲轮正中间的形式。如此这般,被巨大的沟壕隔开的两区域的曲轮在道路铺设方式上竟是大相径庭。
另外,A曲轮群中的广间和钟丸,通常情况下理应是和主城相当建于设施群的最深处,但小谷城却在后面又增设了B曲轮群,其中的京极丸即相当于传统主城。也就是说,该两座城郭(两座主城)如同梯子般相邻。这样的曲轮配置被称为梯郭式,数小谷城最大的特征之一。那么,我们有必要来探讨一下在传统的本丸,也就是钟丸之后另设拥有与本丸相同机能的京极丸的意义。
图2 小谷城势力图
(对滋贺县教育委员会《滋贺县中世城郭分布调查》7中的图纸进行加工修正而成)
两重构造的意义
当然,比起被认为是浅井氏当家居住的广间、钟丸,京极丸的地势更高。北村圭弘根据该标高差推测后者乃是安置京极氏的地方。将守护职的京极氏接至京极丸,并在更深处的山王丸供奉劝请山王社(比叡山的地主神)。也就是说北村氏认为浅井氏说不定就是为了敬奉京极氏和比叡山所以才特意在原本的城郭后又增设一组曲轮群的。
的确浅井氏的政权运营直到最后都没有无视京极氏的存在。这里有关浅井氏与京极氏的关系就不多加赘述了,但浅井氏即便是在成为战国大名后直到最后一刻依然将京极氏奉为北近江的守护,称之为“御屋形样”。而北村氏的观点便是浅井氏将这种政治状况完美地反映在了小谷城的构造上。
该观点笔者认为是直击要害且非常革新的见解。甚至笔者认为,最初的小谷城很可能只建到钟丸。但伴随着浅井氏的发展,守备及奉迎京极氏的必要性应运而生,于是乎又往里增设了一组曲轮,即以京极丸为中心的曲轮群B。城郭增设的主要意图乃是接来已失去其原居城的京极氏。笔者认为正是由于钟丸是原本最深处的建筑,所以才在其后面挖了一条巨大的沟壕不是么。
紧接着就如此前所说的,山王丸乃是祭祀山王社(比叡山的地主神)的地方,最靠里有一处叫六坊的地方,即C曲轮群。此处设有领内各寺院的办事处,应该是于浅井久政这代建成的。
图3 最终阶段的小谷城城下町 复原图(北村圭弘作)
守备薄弱的大岳、福寿丸、山崎丸
D指的是大岳,E是金吾丸、出丸,F是福寿丸、山崎丸,G是月所丸。上述这些曲轮群周边的防御设施很少,构造明显和A~C的曲轮不同。F处的福寿丸、山崎丸的内部构造相当先进,但周边的防卫却相当薄弱。总而言之就是各具独立性的曲轮。和这些D~G的曲轮相比,A~C的曲轮周边,尤其是靠清水谷侧搭设了不少防御设施。诸如沿斜坡纵向挖凿的叫做坚堀的沟壕,这样的沟壕以及腰曲轮状的削平地数不胜数,很显然防备非常坚实。
图4 小谷城复原图(长滨み~な协会提供)
那为何D~G的防备如此薄弱呢?从结论上来说,D的大岳、F的福寿丸和山崎丸这些个别曲轮是浅井长政为了同织田信长进行决战而于最终阶段改建,最后仓促建成的。从曲轮的构造来看,运用了朝仓氏先进的筑城技术,但当时却没有另行增设周边配套防御设施的时间了。总而言之,A~C曲轮群与D~G曲轮群周围的情况有着巨大差异这点在这里先埋个伏笔。 发布于 2021-03-20 11:10:58
WILLSONMELON:浅井氏系谱中的女性
浅井氏的祖先
浅井氏的祖先,即有关亮政之前的史料甚少,模糊的地方颇多。这里就先提一下《东浅井郡志》里的概述吧。浅井氏本家至直政这代因没有男性继承人,于是将其长女藏屋嫁给了庶子家的亮政并将后者迎至本家继位。亮政的父亲名为直种,业已出现在文明年间(1469~87)的史料中,作为浅井氏的代表曾活跃了一番。很有可能当时他代替直政早逝的父亲,也就是其兄辅佐着幼小的直政。此外,亮政还有一位叫政种的兄长。
《竹生岛文书》中有两封直政的寄进状。一封是明应九年(1500)三月十二日将高岛郡内的土地六段余寄进给竹生岛辩才天时的文书。另一封是翌年二月九日将浅井郡田河庄丁野乡内的三段田地同样寄进给竹生岛辩才天时的文书。
浅井氏系谱
前者是以同浅井后室庆集联名的形式提出的。根据《东浅井郡志》的推测,这位庆集可能就是《德胜寺授戒帐》(参照后文,财团法人下乡共济会藏)中的“文和庆集”,兴许也就是直政的生母。因为在《竹生岛文书》中有后缀“后室”两字,所以能得知庆集当时已是寡妇,同时也正是由于这一点才产生了直政之父早逝的推论。
而后面一封关于丁野乡内田地的寄进状则是与丁野阳德院住持比丘尼惣充联署提出的。阳德院是在丁野的一座尼姑庵,从《德胜寺授戒帐》中可以得知浅井氏代代都有子女前往此庵内修行。之前提到的庆集似乎也在天文年间(1532~55)于德胜寺授戒之时住在阳德院内。而从上述浅井氏尚未成为战国大名的时候便业已将丁野的土地寄进,并与当地的尼姑庵保持密切关系的事实可以证实浅井氏的祖籍确实是在丁野。
侧室尼子氏
接下来,让我们从浅井氏成为战国大名的初代,亮政时代的婚姻关系切入来揣摩一下当时的外交政策。先前已经说过,亮政的正室是浅井本家之女藏屋。不过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位名叫馨庵的侧室。馨庵乃是浅井氏二代久政的生母,永禄九年(1566)建立辩才天,并以寿松之名担任竹生岛莲华会庄家之时已然六十有七了。且那时业已是久政之子长政的时代了,不过似乎其依旧长年握有浅井一族中无形的权利。
馨庵据传本姓尼子氏。尼子氏属广为人知的婆娑罗大名导誉的佐佐木京极氏一族,初代乃是导誉之孙高久。其子持久则作为守护代被派遣去了京极氏拥有守护职的出云国。待到了经久的时代已然替代京极氏成长为了以出云为中心,并捏合周边诸国国人众的山阴道战国大名。而和远走出云的持久不同,其兄诠久由于在近江国犬上郡尼子(犬上郡甲良町尼子)某处地名上留下了名字,所以被认为是近江尼子氏之祖。虽然关于近江尼子氏战国时期的动向不甚明了,不过推测直到近代初期一直保持着一定的势力。
而亮政从该尼子氏纳侧室的时间段据推算应该是在浅井氏作为战国大名扩张势力的大永五年(1525)前后。当时的浅井氏同年受来自湖南的战国大名六角定赖的攻击,并于翌年可以说是作为京极高广、高庆兄弟两人纷争的代理战,浅井氏同六角氏之间发生了内保合战。此外浅井军更是在享禄四年(1531)的箕浦合战中大败于六角军。于是乎,如何防止六角氏的北进,从而保护自有领土成为了初代浅井氏直面的最大难题。在这种情况下,浅井氏采取了拉拢位于己方与六角氏领土边界上的犬上郡势力,将边界线尽可能推向南面的政策。所以说浅井亮政将尼子氏之女纳为侧室无疑是为了针对六角氏而实施的对策。
与海津田屋氏的同盟
亮政与其正室藏屋之间除了有个早逝的男孩政弘之外,只孕育了一名叫做鹤千代的女孩。为了招揽湖西国人众田屋氏之子明政为婿,鹤千代很早就许配予其为妻。虽说亮政原乃浅井氏庶子,承继直系血脉的是为其妻藏屋。但只消是藏屋之后,继承家督也合乎常理。且从亮政将自己的幼名“新三郎”赐予明政这一举动中可以看出其原本是想将家督之位传给这位上门女婿的。
田屋氏是以今高岛市牧野町的泽、森西附近为根据地的武士家族,也有说法其原本便是浅井氏的姻亲。根据室町幕府的政所执事代蜷川亲元留下的日记,田屋氏与“江州海津众”的饗庭氏、新保氏于宽正六年(1465)九月十日一同有过上洛记载(《蜷川亲元日记》)。主要是因上述三人作为当时亲元族人蜷川信贤的“寄子”(家臣)被后者告知少主降生而共赴京都拜贺。
而在不久后的大永二年(1522),幕府向高岛郡内的所有武将下令除掉屡犯保坂关(高岛市今津町保坂)的桂田孙二郎。当时除对近江守护佐佐木氏一族的高岛七头之外,饗庭、新保、还有田屋氏也都收到了命令(《朽木文书》)。从中可以得知田屋氏一族自战国时代前就于高岛郡内拥有一定的势力,且与室町幕府之间走得也是相当的近。
于森西集落西面三百余米处的山上铺设开来的田屋城应该就是田屋氏的居城。在约百平方米的城内设有四处曲轮,可谓是相当壮观的建筑。从该城郭的规模来看,田屋氏绝非单纯的豪族,而是在亮政时代于湖西北部拥有足以匹敌浅井的大势力。
虽然鹤千代同明政的婚礼举行时期尚无定论,不过在《竹生岛文书》中有封夫妇二人于天文二年(1533)二月二十七日联署的寄进状存在,所以当时两人应该业已共结连理了。从田屋氏位于湖西的地理位置方面不难想象,该婚姻与浅井氏在外交层面上的政策密不可分。简而言之这就是长期与南面六角氏为敌的亮政为了确保西方的安定所作的举措。将高岛郡北部的大势力田屋氏拉入己方阵营,使得同六角氏的战斗向更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只不过,明政最后却并没能成为浅井氏的第二代当家。于天文十一年(1542)继承家督之位的成了亮政侧室尼子氏所生的久政。据高桥昌明的推测,当时浅井家内部围绕由谁继任家督一事形成了明政派与久政派的对立。而在此之上可以进一步推导出该对立乃是坚持彻底对抗六角氏的主战派与若能确保湖北领内安定即便归降也无妨的投降派之间的对立。而最后久政的即位意味着后者的胜利。不过,将千叶县市原市西国吉的医光寺作为菩提寺的江户时代旗本三好家却是将明政视为了一族的祖先。
久政之妻——阿古御料
久政之妻乃伊香郡井口(长滨市高月町井口)的豪族井口经元之女,人称小野殿或阿古御料。该井口氏是统管富永庄总政所的庄官,同时也是统括伊香郡用于灌溉高时川右岸用水的“井储”。
而就水源问题该伊香郡的各村同拿水来灌溉高时川左岸的浅井郡各村之间的对立其实从应永年间(1394~1428)就屡见不鲜了。到了江户时代还产生了认可浅井郡用水(饼之井)优先权的惯例“饼之井约则”。而高时川左岸浅井郡主要的水源使用者便是以浅井氏故乡丁野为首的小谷城山麓间的各村,所以无疑浅井氏是作为该用水权代表的不二人选。
估计是在亮政时代举行的这场浅井氏与井口氏的联姻,其目的是通过与原本剑拔弩张的伊香郡用水代表井口氏的联合,将浅井氏赖以生存的经济根基小谷城城下町的生产安定下来。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迎娶井口氏的阿古御料是浅井氏为了谋求自己经济基础以及生产力稳步发展的对内政策。只不过这位阿古御料根据《岛记录》的记载被信长尽斩十指后杀害。作为长政生母的她承受了信长的憎恨而落了个悲催的下场。
阿市出嫁
关于织田信长之妹阿市嫁给浅井长政的具体年份一直有三种说法。虽然以前一直将永禄七年(1564)视为通说,不过在昭和二年(1927)发行的《东浅井郡志》中,黑田惟信参考《川角太阁记》的记述并结合当时状况推定为永禄四年(1561)。而就在最近,奥野高广和小和田哲男以浅井氏写给西美浓的豪族市桥长利的书状为主要依据,得出了婚期是在永禄十年(1567)年末和十一年年初之间的结论。并认为该婚姻乃是信长在平定美浓之后为上洛而做的布局。
上述奥野的观点是从一级史料的古文书中得出的结论,如按照历史学的研究常规,是必须无条件尊重的。但是,该文书是浅井长政单方面为信长调停纷争所作的文书,内容也并没有触及长政的婚姻方面。就奥野、小和田的论断,宫岛敬一在他的著作《浅井氏三代》中也做了批判性验证,并提出了长政与阿市的婚礼应该是在永禄六年的判断。此外还就奥野、小和田派说法中长政与阿市之间所生孩子们的年龄提出了重大疑问。
长政与阿市所生浅井三姐妹的长女——阿淀的生年,一般是按殁年时四十七岁倒推来算,应该是永禄十二年(1569)。且阿淀还有一位天正元年(1573)十岁时就被信长杀害的名为万福丸的兄长。根据倒推计算该万福丸的生年应该是永禄七年(1564)。也就是说如果万福丸是阿市与长政的孩子的话,奥野、小和田派两人于永禄十年~十一年间成婚的说法就无法成立了。
另一方面,《东浅井郡志》中长政于永禄四年(1561)舍弃曾用名贤政后在五月的时候迎娶阿市的说法从当时的状况来看是最合乎情理的。一开始,长政虽娶了六角氏家臣平井定武之女为妻,不过据说永禄二年两人就离婚了。其父久政继承家督后采取了归附于六角氏的政策方针,所以与平井氏的联姻也只是为了加深和六角氏之间友好的政略罢了。长政曾用名的贤政便是受当时六角氏当家义贤(承祯)的偏讳而来的。
浅井氏政权内部的政治路线对立
贯彻亲六角路线的久政隐居,年轻的长政即位,并将名字从贤政改为长政等一系列的变化昭示着一直以来在政权内部忍气吞声的对六角强硬路线派势力笑到了最后。事实上,永禄三年(1560)八月在野良田(彦根市野良田町)同六角氏的战斗中,浅井家取得了纪念性的胜利。而长政改名的永禄四年(1561),正处于浅井家为对抗六角氏而摸索着与新势力同盟的时期。长政的“长”字应该就是在缔结婚姻同盟后取信长名字中的“长”字而来的。
反过来从信长的立场来看永禄四年亦是一个寻求与近江势力结盟的时期。同年五月,杀害信长岳父道三的仇人斋藤义龙病死,其后继者的龙兴尚且年幼。借这个机会,从前年就开始实行的美浓攻略开始步入正式阶段。此后直到同年十年九月,信长都在反复地征伐美浓。
而且重要的是,前年永禄三年(1560)秋,与浅井氏之间燃起战火的六角氏同斋藤氏缔结了同盟。因为在六角氏看来,如要想打倒浅井氏,与东边的斋藤氏联手是为最有效的手段。面对这种情况,浅井氏于永禄四年(1561)二月进攻美浓并在美江寺(岐阜县瑞穗市)与斋藤氏交战。而信长从那时起就有了同拥有共同敌人的浅井氏结盟,自东西夹攻美浓的念头。自然浅井长政在当上家督后的活跃表现即便是在尾张也是不乏于耳,而这一切都应该进一步加快了信长的决断。如前文所述若阿市是于永禄四年出嫁的话,那么很明显这门亲事就是信长为攻略美浓而制定的外交战略。
长政的三个女儿
天正元年(1573)九月一日,浅井氏在其居城小谷城受长政义兄织田信长攻杀而灭亡(后文参照)。长子万福丸虽暂时逃出城外,但还是很快就被信长方捕获,被处以极刑。倒是三个女儿同其母阿市一起活了下来。之后的天正十年(1582)三人随阿市改嫁柴田胜家时一同移住至胜家的居城——越前北庄。却不曾想悲剧再度造访。该北庄城受贱岳合战中击败胜家的羽柴秀吉攻打,于天正十一年(1583)四月宣告失守。阿市虽下定决心要同此城共存亡,不过三个女儿却又一次逃到了城外。
三个女儿中的长女便是茶茶,也就是之后秀吉的侧室——阿淀。次女名为阿初,即后来大坂之阵时作为调停者四处奔走的京极高次之妻常高院。三女名为阿江,之后成为了德川幕府第二代将军德川秀忠的夫人,同时亦是第三代将军家光的生母崇源院。三人不论哪一位都是给安土桃山时代乃至江户初期带去巨大影响的人物。当然这和世人尊崇她们三人流淌着的织田氏血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亦是当时人们将她们作为“贵种”而受到重用的结果。讽刺的是,浅井氏的婚姻政策开花结果之时却已是浅井氏灭亡之后了。 发布于 2021-03-19 13:34:48
WILLSONMELON:浅井氏的势力扩大
永禄四年(1561)五月的时候,浅井贤政改名“长政”。“贤”这个字原本是六角义贤的赐字,而“长”可以理解为是取自织田信长名字中的一字。在笔者看来,浅井长政的这次改名乃是因长政与信长之妹阿市的婚礼,即浅井—织田同盟成立的产物。有关这一点,在后文中会有详尽阐述。
永禄六年(1563),六角义弼突然将其家臣的后藤贤丰父子杀害于观音寺城,这便是世人口中的观音寺骚动之始。借此,长年以来六角家内当家与家臣团之间不为人知的对立关系浮出水面,致使其国力遭到巨大的削弱。与之相对的浅井氏则利用该观音寺骚动之际出兵爱知郡,将势力延伸到了湖东地区。甚至还于翌年首次对湖西高岛郡实施了领地分配。
此后的永禄十一年(1568)二月,又与甲贺的山中氏结为同盟,并于同年十一月向高岛郡的朽木氏送去誓书,许诺保全后者领土。从上述与湖北三郡之外的远距离势力之间的缔盟可以看出当时浅井氏正在大口蚕食六角氏的领土。而永禄末年也被认为是战国大名浅井氏最全盛的时期。好似象征般的,该时期长政的花押也是最为奔放与恢宏的。
浅井长政的决断
浅井氏的全盛时期自织田信长实现上洛并于元龟元年(1570)四月攻打越前朝仓氏开始急转直下。
元龟元年(1570)四月二十五日,为讨伐朝仓义景,织田信长行军至越前敦贺。该日,连克手筒山、金崎两城的织田军正越过木芽峠进逼朝仓氏的本城一乘谷,谁料突然接到了北近江浅井氏谋反的消息,据说当时听到这个消息的信长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毕竟浅井氏的当家长政是自己妹妹阿市的丈夫,信长一直将其视同“亲人”一般。
根据普遍的说法,当时浅井长政背叛织田信长并与越前的朝仓义景窜通的理由是鉴于长政祖父亮政时代以来便存在的浅井—朝仓同盟的缘故。从京极氏手中夺得大权的亮政虽确立了浅井氏于江北的支配权,但在这过程当中却饱受南近江六角氏三番五次来犯之苦,好在每次都靠着越前朝仓氏的协助而幸免于难。所以针对长政的背叛,一般的解释是比起到了长政这代方才缔结的与信长的同盟,自其祖父辈以来便就存在的同朝仓氏的同盟关系显得更为深厚牢靠。
朝仓教景攻打浅井氏
不过,最近就亮政时代浅井—朝仓两家之间的关系提倡再考的佐藤圭发表了一个非常宝贵的研究成果。浅井氏崛起不久后的大永五年(1525)五月,六角定赖率军攻打浅井亮政的小谷城。当时根据一般的说法是朝仓教景(宗滴)为救援浅井氏派兵前往了小谷城。据说位于小谷城南面主要区域的“金吾丸”便是当时教景布阵之处。
但上述教景驰援浅井氏的记载仅出现在诸如《浅井三代记》、《朝仓始末记》等军记物中,其他可信的史料则完全没有提及。相反根据《朝仓家传记》的记述,当时教景出兵援助的对象乃是与浅井氏敌对的六角定赖,并且还加入了侵犯浅井亮政坚守的小谷城攻略军。《朝仓家传记》编撰于永禄十二年(1569),作为当下研究朝仓氏的第一级史料,其记录内容的可信度完全不是军记物能够相提并论的。此外在一份被称为《古文状》的史料中,虽是复写本但有一封六角定赖于大永六年(1526)七月十日写给朝仓氏同名众三反崎的书状【1】。其中就前一年教景出兵北近江表示了谢意。根据佐藤圭的考证,以上的记载均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根据上述的分析,浅井氏在亮政时代就与朝仓氏保持着牢固同盟关系的说法不攻自破,实则明显是子虚乌有的。如果大永五年浅井氏并没有和教景有过联手,那么目前就没有任何史料能够证明浅井—朝仓同盟的存在。两者之间的同盟一直到亮政之孙的浅井长政这代,更确切的说是在元龟元年(1570)的姊川合战之前是没有史料可以证明的。也就是说,浅井—朝仓的联盟恐是在元龟元年突然确立的吧。对此我们有必要先行确认该同盟成立的时期。
从“贤政”到“长政”
实际上关于这一点,我们也只好参考佐藤圭的研究。永禄五年(1562)的五月至八月,朝仓义景为救援小滨的武田义统而将敦贺郡司的朝仓景纪派去了若狭。而当时景纪写给亮政之子久政的书状中有一封现存于《胁坂文书》之中。信中除对若狭的战局说明之外,还对频频向身处前线的景纪送去书信的久政示以谢意。佐藤圭认为,既然战时双方都还保持着书信的来往,不消说平时一定更是亲密无间了,至此推测浅井—朝仓同盟的源头是不是始于这个时候。
而该永禄年间初期对浅井氏而言也是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因为当时正值政权从二代久政向三代长政转换的过渡期。久政这代同其父亮政时代政策完全相悖,同六角氏构筑起了友好关系。只不过该友好关系是在浅井氏臣服于六角氏的形式下孕育的。这些都可以从长政迎娶仅为六角氏一介家臣的平井定武之女为妻,以及长政从六角氏当家“义贤(承祯)”处得赐一字改名“贤政”之类的事件中看出端倪来。
后来六角氏与浅井氏诀别后,承祯于永禄二年(1559)意图撮合其子义弼与朝仓义景之女的婚事。但到了翌年,六角氏宿老却谋划使义弼和美浓斋藤氏之女成婚,并公开与承祯对立。
就这样,永禄二年至四年的这段时间内,以近江、美浓为中心的政治版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笔者认为浅井—朝仓同盟以及浅井—织田同盟就是在此状况下几乎同时确立的。这样同先前佐藤圭的观点也没有矛盾。对浅井氏来说,为了同南边的六角氏对抗,拉拢北边的朝仓氏是为迫切渴望之事。而另一方面,朝仓氏此时正陷于同加贺一向一揆的对立,甚至还军事介入了若狭的纷争之中。在这样的特殊时期,恐怕并不希望节外生枝与近江发生摩擦。这样来看最终六角承祯所企图的同朝仓氏的姻亲最后未能成真不正是因为朝仓氏对浅井氏抱有一丝顾虑么?
加入反信长包围网
的确,在浅井氏领内南面及东面的国境线上设置了不少“境目之城”,而实际上在北面与朝仓氏的国境线上却一座也没有设置。但这也只能说明浅井氏非常确信对于疲于应付加贺及若狭战事的朝仓氏来说根本没有余力来对近江展开攻击。换言之两家之间保持着心照不宣的停战条约,应该与军事同盟在内容上是有所区别的。
元龟元年(1570)四月浅井长政的决断并不仅仅只重视与朝仓氏单一的同盟关系。而是明确表明加入以武田信玄为首,本愿寺、一向一揆、比叡山、三好三人众、朝仓氏所组成的反信长包围网之中。在《毛利家文书》中留存的同年七月十日织田信长的朱印状中这样写道,浅井氏虽近几年成为了“家臣”,但谋反仍是无法容忍的。很明显这是信长自己的认识。长政多半也是意识到如若继续这样和信长同盟下去的话,终有一天自己会被其吸纳为手下家臣团中的一员从而失去作为一介大名的独立性。与其这样倒不如联合多家势力一同打倒信长之后再来确保自己作为大名的独立性。只可惜,从结果来看这一招棋他是走错了。
【1】六角定赖书 朝仓勘由左卫门收(18页)
去年江北之仪,教景(朝仓宗滴)就出阵属本意,尤以祝着候,为礼唯今差下净光院候,永永在阵之仪辛劳为悦候,仍而太刀一腰□进之,尚进藤新助可申候,恐恐,
(大永六年)
七月十日 定赖 判
(三段崎纪存)
朝仓勘由左卫门殿
【西尾市立图书馆《古文状》所收文书】 发布于 2021-03-18 07:32:38
WILLSONMELON:浅井长政的一生
浅井长政继任家督
永禄二年(1559)正月,当时还叫做新九郎的浅井长政元服,时年十五岁。因受六角义贤赐予一字(偏讳),最初取名为“贤政”。与此同时还迎娶了六角氏家臣平井定武之女为妻。这一切都是在久政的授意下完成的政策布局,意欲通过臣服于六角氏来保全浅井氏政权。
不过,在浅井氏政权内部有一群从亮政时代开始就提倡对六角氏实施强硬政策的群体,该群体以长政的元服为契机一口气取得了家中大权。并于同年四月使长政休了平井之女将之遣送回娘家。随即于翌年的永禄三年(1560)八月在爱知郡野良田(彦根市野良田町)同六角氏展开合战,且为浅井氏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在此前后,久政隐退将家督之位让给了长政。
这一连串的举动均意味着在浅井氏家中批判浅井久政亲六角氏政策并拥立长政为当家的集团势力的崛起。至此,浅井氏又重新回归了亮政时代抵御六角氏、同时维系领国发展的政策方针。
浅井长政夫妻像(滋贺县立安土城考古博物馆藏) 发布于 2021-03-17 09:44:48
WILLSONMELON: 发布于 2021-03-17 06:34:58
WILLSONMELON:与六角氏的战斗
言归正传,大永三年的动乱偃旗息鼓后,浅见贞则暂时性的成为了国人众的盟主。不过在大永五年(1525)浅井亮政将一度被流放至尾张的高清接到自己刚竣工不久的小谷城后,浅井氏实际上已经取代浅见氏将实权握在了手中。此后,浅井氏也投身于京极氏的内战与北近江国人们的纷争当中,其中尤其是和意欲将势力扩张至北边的六角高赖军之间的战斗更是成为了困扰亮政一生的课题。
双方虽然历经了数次合战,不过其中较有名的有享禄元年(1528)八月十三日的内保河原(长滨市内保町)合战、享禄四年(1531)四月六日的箕浦河原(米原市箕浦)合战、以及天文七年(1538)九月十二日的国友河原(长滨市国友町)合战等,但这些合战没有一次是决出胜负的。
在此之外,浅井亮政更是于天文三年(1534)八月二十日将京极高清、高广父子迎入小谷城清水谷的府中设宴款待。不过该酒宴带有的政治味道颇为浓烈,浅井亮政是希望通过将京极父子接入自己府中招待向国内外宣告浅井氏已坐稳京极氏首席家臣之位,并且手握湖北的实际支配权。 发布于 2021-03-17 06:32:28
WILLSONMELON:战国大名浅井氏的抬头
北近江的战国时代
将之约百年的篇章镌刻入历史当中,北近江的战国时代借由文明二年(1470)的京极持清之死拉开了序幕。此后,京极家内部纷争与家臣间的纠纷不断,最终由持清之孙也有一说是其子的京极高清以上平寺城(米原市上平寺所在)为基点维系着对北近江的支配。战国前期的情况大致如此。
直到北近江战国时代中期的大永三年(1523),爆发了“大吉寺梅本坊公事”事件。关于该事件的具体内容非常模糊,不过根据《江北记》的记载,上坂信光(家信之子)辅佐的京极高清政权遭到了浅见氏、浅井氏、三田村氏、堀氏等原京极家家臣的武装政变。在此次政变中,家臣们一致拥戴京极高清的长子高广(高延、高明)上位。另一边上坂氏则拥立次男高庆,于湖北和湖南的六角氏互通款曲,进一步加深了同高广的对立。
浅井亮政的抬头
另一方面,在京极氏的家臣当中,来自浅井郡丁野(长滨市小谷丁野町)的国人浅井氏开始抬头。当家亮政逐渐成为了家臣团内的盟主,其将小谷城作为居城逐渐大名化。而在浅井氏扩张其势力的同时,京极高广政权一直延续到了浅井亮政之子久政所处的天文末年,并维持着诸如奉行人等一定的官僚组织形式。且在浅井亮政、久政的眼里,均把京极高广视为湖北守护而称其为“御屋形样”。浅井家便是在如此一边对高广的存在示以尊重一边完成家族大名化的。
久政之后,浅井氏于永禄三年(1560)由长政继任了家督。在长政的时代,京极政权的身影可谓是彻底消失了。有说法称浅井氏政权最初的独立便是在这个时期。此外,京极高庆的动向也几乎延续到了与高广相同的时期,和拥立高广的浅井氏对立。
浅井亮政夫妻像(德胜寺藏)
浅井亮政与夫人藏屋的木像。旧神龛内注明乃侍奉东福门院(1608~78)的加贺藩人浅井一政之妹所作。 发布于 2021-03-17 06:32:08
节饮缩食加菲猫:说某一战没有大败,不等于说这一战大胜,更没说其他战役也胜利。坛子众连基本判断能力都没有了 发布于 2021-03-17 02:32:28
WILLSONMELON:一 战国大名浅井氏的历史
“浅井亮政出生地”石碑 长滨市小谷丁野町所在
“あざい”还是“あさい”
现代同古代的读法
说起浅井长政,本书开篇不得不提的课题便是“浅井”这个字的读法。姓氏“あざい”中的“さ”这个音是读成浊音还是清音的分歧即便是在当地也形成了很大的争论。平成八年(1996)放映的大河剧《秀吉》中担任时*证的小和田哲男在一集的插曲中有如下记述。
浅井长政至今一直被唤做“あさいながまさ”,“あさい”的部分不发浊音。不过,根据我本人的经验,滋贺县当地并不叫“あさい”,而是发“あざい”这样的浊音。郡名东浅井郡也读作“あざい”,町名浅井町也读作“あざいちょう”。作为本剧的时*证,本人认为“あざい”的读法是正确的,所以浅井长政全名应读作“あざいながまさ”。
近几年的市町村合并导致东浅井郡和浅井郡已不复存在,虽说“浅井”这个行政地名被长滨市取而代之兴许有些遗憾,但至今如浅井中学以及浅井历史民俗资料馆等公共机构仍旧保留着原本的地名,同样发音为“あざい”。在整个滋贺县北部,没有人将地名“浅井”读作“あさい”已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另一方面,宫岛敬一在其编著的《浅井氏三代》中有以下这段叙述。
浅井两字训读为“あさい”。虽然最近有一些事典类资料中写作“あざい”,但承平年间(931~938)成册的《和名类聚抄》中该字的训读确实为“あさい”。除此之外,古代、中世所有史料中均无其他相关记录。可见原本“浅”的训读就没有“あざ”这一说。而到了近代形成浊化的记载在古书《节用集》(黑本本)中也无触及,反倒是近代流通的《节用集》(易林本)中将之标成了“あざい”,不过此外书中还将朝仓标作了“あざくら”。所以《节用集》两个版本在内容上的大相径庭和误录早已是众所周知了。
上述观点将古代的《和名类聚抄》作为主要依据,认为浅井应读作“あさい”。不过若我们将长政活跃的1500年代后半作为基准来看的话,《和名类聚抄》的时代要早了约五百年,现代的话更是还要再多追溯四百年。在这层面上,可以说以古代为基准的宫岛和以现代为基准的小和田的观点不分伯仲。
战国、织丰时代的读法
那么,在浅井长政所处的时代,就没有记载着“浅井”两字到底是读浊音还是清音的史料么?战国前期公家鹫尾隆康的日记《二水记》中有一段关于大永五年(1525)六角定赖攻击浅井氏小谷城时的记述,“中书(京极高清)被官アサイ城,此间六角少弼(定赖)攻之”。文中得亏鹫尾隆康不知道当时还是地方武士的浅井姓氏两个汉字怎么写,所以正好帮我们标上了片假名。只是,前近代的日本就算是读音浊化的假名在书写时也没有特意点上浊点的习惯。所以在这句话中到底是读“あさい”还是“あざい”单从文字上来看也是无法判断的。
从长滨市的乡土史研究家中岛孝治处有听到这样一段逸话。滋贺县坂田郡米原町(平成十七年,同坂田郡内其他町所合并为米原市)在昭和三十一年实施町制的阶段,就町名的读法是“まいばら”还是“まいはら”参考了古文书。虽说当时召集了中岛氏在内的诸位乡土史研究家,希望能就此展开议论,但依旧无法跨越古文书不标浊点这层高墙的阻碍。最后,町名的读法按古文书上所示被标注为“まいはら”。只不过,国铁、JR的站名此后却仍旧延续了“まいばら”的读音,导致这种町名与站名有出入的状况持续到了几年前。最终在平成十七年米原市成立之后,统一采用了“まいばら”的叫法,该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倒是名神高速和北陆车道的分支点至今还被称为“まいはら”枢纽站,同时北陆车道立交桥的名字也叫做“まいはら”,而且未来也没有要更改的意思。可见米原和浅井一样,读音的清浊问题成为了一个未解之谜。
从德胜寺遗留的文书切入考量
就在笔者对“あざい”与“あさい”论展开调查的时候,碰巧从桐野作人处得知为浅井读音标上浊点的史料是实则存在的,即《大日本史料》第十篇之十七(天正元年八月廿七条)中的记载(南部文书)。此乃浅井氏菩提寺德胜寺第九代杨严文洲于庆长十六年(1611)七月一日向幕府方面相关者恳求为浅井三代修建“御ちやたうどころ”的文书。当时,德胜寺由秀吉迁离小谷,推测将之搬去了长滨城内的某处。“御ちやたうどころ”即“御茶堂所”,多半指的是放置牌位地方。该文书描述了浅井氏与德胜寺之间千丝万缕的密切关系,而且此文主要是为了呈给德川将军正室的阿江(浅井长政三女)以及其身边侍女看的恳请文,所以文章主体以假名所撰。
文中将浅井亮政标记为“あさい”、浅井久政也是“あさい”,但到了浅井长政却写作“あざい”,而且统称浅井三代的时候用的也是“あざい”。同一文章中的标记却各有不同。收藏于《南部文书》中的此文随一周年忌日所作浅井长政像(滋贺县指定文化遗产,现藏于小谷城遗址保胜会)、以及后文将要提到的“德胜寺授戒帐”一同于明治时期自该寺流出,在浅井郡青名(长滨市湖北町青名)的乡土史学家南部晋的许可下于江户时代被暂藏于德胜寺内。理论上这篇德胜寺向幕府相关人员送去的恳请书是不会留在发信人处的,所以该文应该是复写本。而事实上,登载于《大日本史料》内的文章便是没有画押印的临摹版。
另外本书其他的复写版中有一份如今作为“庆长十六年德胜寺杨严和尚之愿书”留在了德胜寺,用纸上印有“南部家”的记号,乃南部晋于明治时期制作而成。经判断是出自《大日本史料》中收录的《南部文书》同一系统的另一份复写本。但此版本中将四处浅井都写作了“あさい”,而且文首标有“あふみの国おだにのさんしやう”,乃“近江国小谷山城”之意。注意这里的小谷两字特意使用了标上浊点的“おだに”来表示。但本文中也有将小谷写成“おたに”的地方,所以说此文并不足以作为证实“浅井”读法是“あさい”的绝对证据。
没有结论的结论
虽说笔者很希望能在此就“あざい”和“あさい”给出论断,奈何各方论据各有其理,很遗憾无法得出最终结论。就像“まいはら”向“まいばら”变迁一样,地名、人名是“活生生的”,所以讨论孰是孰非可能原本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也就是说,即便是在浅井三代以及后来三姐妹活跃的时代,对“あざい”、“あさい”的读音很有可能也是各有不同的。若真是这样的话,可以想象执着于确定“浅井”正确读音的愿望无非只是现代人个人主义下的产物罢了。
本书暂且尊重现代读法的“あざい”,从称浅井长政为“あざいながまさ”开始。归根结底,本书中所有的浅井氏及浅井长政均是以汉字形式出现的,当然也无法反映出上述的考证。只不过因为到现在为止依旧有很多人对此抱有疑问,所以这才斗胆试着将之作为了开篇话题。 发布于 2021-03-16 06:51:28
斯瓦迪亚之魂:UC震惊部扶桑分部? 发布于 2021-03-15 18:23:48
WILLSONMELON:
浅井长政像(高野山持明院藏)
小谷城遗址(俯拍)
浅井长政自刃之地(小谷城赤尾屋敷遗址)
江州姊川合战图(长滨市长滨城历史博物馆藏)
姊川合战图屏风(福井县立历史博物馆藏)
真柄十郎左卫门直隆挥舞着大太刀(姊川合战图屏风 部分)
浅井长政像(小谷城址保胜会藏) 发布于 2021-03-15 14:32:48
WILLSONMELON:卷首语
浅井长政于天文十四年(1545)诞生,和信长之妹阿市婚后孕育了至少三位女儿。分别是长女茶茶(之后的淀)、次女阿初(之后的常高院)以及三女阿江(死后谥号崇源院)。此外根据《信长公记》中的记载虽能证实长政的长子万福丸是真实存在的,但究竟是不是阿市所出至今不甚明了。另外,由于次男万菊丸(万寿丸)并没有出现在任何的一手史料之中,所以其存在与否的真实性可以说尚不明确,不过围绕该万菊丸民间倒是产生了诸多传说。元龟四年(1573)九月一日,浅井长政于小谷城被攻陷的同时自刃,享年二十九岁。
既然本书以浅井长政这位人物作为主题,那么各位读者们的心理想必定是希望能够多了解一些有关他性格以及信念之类的资料吧。很可惜,就这一点本书在编撰上却是极力克制的。因为在浅井长政所遗留下来的可信史料当中关于他的心情以及思想几乎是无法揣测的。他目送浅井三姐妹离去之际怀抱着何种情感自不必说,就连他为何背叛信长而与朝仓义景站在同一阵线这种重大政治事件背后的原委从长政留下的史料中都无法略知一二。在编撰本书时笔者虽尽可能地从遗留的史料中试图揣摩过长政的心理,不想却还是只能停留在蜻蜓点水的层面上,毕竟单就这方面的史料实在太过稀少。那有关这部分就只好交给包含江户时代军记物在内的小说以及电视剧去补完了吧。
本书就长政所处的政治环境以及事态提出了笔者颇为自负的前无古人的崭新见解。比如浅井、朝仓同盟原本并不存在,长政背离信长的真正原因也不是因为考虑到与朝仓的同盟,而只是为了成为反信长包围网中的一员所采取的抉择罢了。此外,姊川合战中浅井、朝仓联军大败也是绝不足以断言的,一直以来的合战观实际上受到了德川时代历史观的巨大影响所致。而且小谷城最初实则是以琵琶湖侧面,也就是西侧为正面的,不过之后却将围绕清水谷为中心的南面改建成了正面等等。
近几年学界发表了很多对日本史常识进行再考的研究。比方说长篠合战中并没有将火绳枪分为三段进行齐射,秀吉的墨俣一夜城实则毫无根据诸如此类。此外还有像髭面达摩般的武田信玄像实则并非其本人这种针对绘画史料的再考也不胜枚举。日本史,尤其是战国史,流行将自江户时代以来的诸多逸话搬上讲坛、荧幕以及舞台,久而久之便演化成为了常识。但是,所谓的“战国常识”中没有根据的部分却出乎意料得多。这些普遍都是于江户时代被杜撰出来的。在这里我们有必要摒弃这些毫无根据的“战国常识”,尽量参考可信的史料,还原历史的真相。本书也毫不例外地对几个有关浅井氏的常识打上了问号,这便是本书最大的卖点。
除此之外,在对长政的研究内容里边,众多读者估计会很期待有关他孩子们的行踪,或者说也许对浅井氏的子孙抱有浓厚的兴趣吧。关于这点,本书可能要让诸位失望了,这方面的内容在一开始我们就完全没有想过要去涉及。因为本书主要将进行阐述分析的是长政这个人物以及其周遭的生存政治状况,而至于其子孙这类的事迹在我们看来并不是了解还原长政本人不可或缺的史料。
而在长政的一生中最有魅力的,无疑是同那个信长历经三年死斗的最后毫无留恋了结自己性命的那一刻吧。对比来看虽然有些对不住接下来要说的这位,同样是受到信长的攻击,同才一天就逃亡去了甲贺,此后只能无数次以游击骚扰的方式与信长敌对的江南战国大名六角承祯相比,浅井长政作为武将的“品格”高出了有好几个段位。那么长政他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中,又是如何生存的呢?基于史料将该事实忠实再现于各位读者眼前便是本书撰写的初衷。因此,在书的最后我们登载了作为本书史料根据的古文书译文。在这一点上倒是颇有一番浅井长政史料集的感觉。
平成二十三年十月
著者 发布于 2021-03-15 14:32:48
六亚王詹母狮:头盖骨做酒杯,也就是说信长和长政接吻了? 发布于 2021-03-15 06:28:38
tyh933:浅井军损失远小于织田军,如果这么说算没有大败,确实浅井没败。但是朝仓军所有能打的大将全死了。到信长征服北陆,当地势力连一向一揆都搞不定了。
此战以后浅井独自面对织田德川联军,国力被碾压了。屡胜犹弱。不久叽野小强就被招安了。浅井完全被织田包围。
如果浅井朝仓不是盟友,朝仓军为何跑到浅井的地盘上攻击织田军?又为何丧失了大部分主力? 发布于 2021-03-15 06:26:18
光藤源:点了收藏,上次的武田信玄还没看完 发布于 2021-03-15 06:04:28
02aistaneen:走着瞧就是了。 发布于 2021-03-15 05:51:18
datdream:未曾大败,然后灭了。
就跟民科专家考证大宋武力昌盛,外战胜率极高一样
智熄 发布于 2021-03-15 03:26:28
爱妻大叔奥尔森:电视剧。。。。?我原以为,你身为坛子老臣,来到阵前,面对两军将士,必有高论,没想到,竟说出如此粗鄙之语! 发布于 2021-03-15 02:37:48
lxd2008101:网红体质,哗众取宠。 发布于 2021-03-15 02:35:08
KYO98:譁眾取寵
⃢ — ⃢ / 发布于 2021-03-15 01:41:08
不施红粉自风流:骇人听闻,这是整个否定了通说啊!比关原新说还会跟通说唱反调! 发布于 2021-03-15 01:33:48
惊涛骇浪的涛:资源好多,我就以前去日本的时候买过几本。 发布于 2021-03-15 01:25:58
WILLSONMELON:上一本武田信玄完稿了,接下来入手了这本,近期准备开工......
,
《浅井长政与姊川合战-其繁荣与迈向灭亡的轨迹-》
“长政军未大败于姊川合战”
“浅井、朝仓同盟乃是子虚乌有”
——上述论断是我们从史料中发现的真相。围绕战国史的诸多常识都是在江户时代及其后世被杜撰出来的,自然有关浅井长政的很多桥段也不例外。大河剧《江~公主们的战国~》的史料提供者——著者太田浩司,携其最新的研究成果向我们揭露浅井长政在大河剧中未曾演绎的真相。 发布于 2021-03-15 01:16:58
更多《信长之野望》浅井朝仓同盟乃子虚乌有、姊川合战未曾大败,浅井氏最新研究成果相关问题
问题:《信长之野望》知乎上又出现神论了
回答:没看我是问句吗? 详情 >
问题:《信长之野望》浅井朝仓同盟乃子虚乌有、姊川合战未曾大败,浅井氏最新研究成果
回答:人家刚被查出吸毒,正在连夜删信息呢 详情 >
问题:《信长之野望》为什么朝仓家面板除了几个老人都很低啊
回答:其实是兵长的洁癖啊Orz 详情 >
问题:《信长之野望》在看信长公记和查阅相关资料的时候,发现一个问题,有没有大神能
回答:现在倒是清楚了阿尼她老爸跟她说的话的含义,故乡组跟墙内是同族人应该没异议了 详情 >
问题:《信长之野望》求教信野14pk,突然婚姻无效
回答:只有皇族血统才能发挥始祖的力量。艾伦他爸获得了始祖。但是不是皇族血统不能使用 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