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笔记》你确定你所信奉的每个理念

share
都能找到信奉它的理由?

Queenmo:为什么现在的帖子就一句话就完事儿了。。。。。我还没搞明白LZ想表达什么呢 发布于 2018-10-12 22:54:23

dfblxfy:原因只有一个我欢喜 发布于 2018-10-12 22:11:48

闇焛:为了自己就行了、不解释、 发布于 2018-10-12 21:30:38

Drown_HQ:遵从本心 能屈能伸 有专攻有理想有爱自己和所爱的人 力量就会涌出来 不用附和。。 发布于 2018-10-12 21:20:23

真神最WS:睡前算水= =:
尽管叔本华的理念与柏拉图的理念具有相似性,但两者之间的区别也是非常明显的。正是这一区别决定了这两种形而上学具有不同的性质,在哲学史上具有不同的意义。虽然叔本华和柏拉图都把理念看作是知识的真正对象,但他们彼此认识理念的方式却大相径庭。Janaway说:“与柏拉图的原初的理念的一个基本的分歧是:叔本华主义的理念是能够由感知(perception)而不是推理达到的。艺术家和艺术审美者在特殊中看到普遍,而不是进行任何特殊的概念思考。”[6](P338)“感知”与“推理”的区别其实就是艺术与科学的区别。在柏拉图那里,理念被定义为自然事物的超时间的原始形象,是神的永恒的、自身圆满的思想,理念是真实的。现象因为与人的感知相关,处于变化之中,因而被看成是不真实的。这样看来,柏拉图是用“神是万物的尺度”来克服智者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用关于理念的绝对不变的知识来克服智者关于现象的相对的变化的知识。柏拉图认为数学和几何学是关于永恒事物的,是理念的模型,只有通过学习数学和几何学才能使人脱离可变世界,把握真理。相反,人的感觉会产生错觉,在心灵里引起种种混乱。这是人的天性中的弱点。“量、数和称不是已被证明为对这些弱点的最幸福的补救吗?它们不是可以帮助克服‘好像多或少’,‘好像大或小’和‘好像轻或重’对我们的心灵的主宰,代之以数过的数、量过的大小和称过的轻重的主宰吗?”“这些计量活动是心灵的理性部分的工作。”“信赖度量与计算的那个部分应该是心灵的最善部分。”“因此,与之相反的那个部分应属于我们心灵的低贱部分。”[7](P400~401)由此出发,柏拉图认为绘画、诗歌等艺术作为对理念的影像即现象的模仿远离了真实,它们利用了人的天性中的弱点,是和人的心灵的低贱部分即无理性部分打交道。他主张将诗人赶出治理良好的城邦。
与柏拉图相反,叔本华将理念看成是可以感知的,他在对理念的美学的感知当中而不是对理念的理智的认识当中寻求心灵的平静。他说:“我们不再相信我们所做的一种躲藏和寻找的游戏。在这一游戏中,在客体中存在着某种感知和理解所不能触及的东西,或者说,世界具有一个理由或基础,某种必须去寻找的不同于它的东西。”[3](P126)不难看出,柏拉图的理念正是叔本华所不再相信的这种游戏的始作俑者,也就是西方哲学以主客二分为特征的理性主义认识方式的根源。在叔本华看来,康德对于理性的认识能力的批判即关于理性不能认识自在之物的论证已经宣布了这种游戏的终结。叔本华要转向一种全新的游戏:“现在对我们明显的是,世界并不是一个巨大的欺骗,一个巨大的变戏法的把戏,我们不必去寻找某种躲藏于其后面的东西,而是,这世界的特性是绝对诚实的。它按照其所是来显示其自身。要达到完全的揭示,我们不必做任何事情,而只要注意正在我们面前的东西,并真正地思考这世界。……我们都看见了这世界,因而都被赋予了所有的智慧,没有什么要继续寻找的东西。”[3](P126)叔本华认为哲学与科学不同,哲学直接停留于事物自身之中,在这里,一切东西都如其所是那样清楚地呈现其自身,因而哲学的知识是完全的。这就是关于“柏拉图的理念”的知识。
在叔本华看来,科学所研究的只是事物的现象,只有艺术才能把握事物自身即柏拉图的理念。真正的哲学仅关注柏拉图的理念,因而它是艺术而不是科学。作为艺术的哲学不能走出经验的王国之外,它只是重述这世界,重述的方式便是美学的沉思,这种沉思既是我自身作为纯粹认识主体的意识,同时也是关于物自身或柏拉图的理念的知识。这两者是不可分离的,也就是说,美学的沉思既是主观的也是客观的。“在理念出现的时候,理念中的主体和客体已不容区分了,因为只有在两者完全相互充满,相互渗透时,理念,意志的恰如其分的客体性,真正作为表象的世界,才发生;与此相同,此时能认识的和所认识的个体,作为自在之物,也是不分的。”[4](P251~252)叔本华虽然保留了所谓“纯粹认识的主体”,但这一主体所认识的已不再是现象背后的东西,而是现象中的东西。这样,叔本华所谓“柏拉图的理念”就不再是隐藏在现象背后靠推理得知的东西,而是直接显现在现象中的客体化的意志。由于“是什么”优于“为什么”,因而不是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历史学家,而是诗人才能认识柏拉图的理念并从其内在的本性上将它重新产生出来。叔本华的这些观点实际上等于颠倒了柏拉图所确立的推理与感知、科学与艺术、哲学与诗歌,甚至理念与现象之间的上下等级秩序。叔本华本人并未完全意识到,更不用说做到这一点。他如同柏拉图一样是一个起点,只是其方向与柏拉图恰好相反。虽然叔本华借用了柏拉图的理念,但他赋予理念的含义却与柏拉图有着质的区别:理念作为意志的恰当的客体化级别不同于理念作为现象的模型。这进一步导致了叔本华与柏拉图在无神论与有神论、意志主义与理性主义、一元论与二元论、关于世界的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实在论之间的分歧。这样看来,叔本华与柏拉图的一致之处也恰是他们彼此对立之处 发布于 2018-10-12 21:19:48

沉心润水:人的语言和逻辑在“道”,“上帝”这一级别的存在面前是无用的。
“道”就是你身边的河水,无时无刻都存在,你要想喝水可以蹲下去舀水喝。
它不会主动跑到站着的你嘴边给你喝。
就算你找了一帮站着的人要证明也没有用, 就算你找到一个蹲着喝水的人,让他证明一下, 他也只能告诉你,蹲下你就能喝到水了。 发布于 2018-10-12 21:16:58

沉心润水:如同“如何证明上帝存在”这个问题
对于相信上帝存在的人而言,不需要证明;
对于不相信上帝存在的人而言,也不需要证明;
提出这个问题的,都是在徘徊的。 发布于 2018-10-12 21:16:38

真神最WS:
依旧是那本书的摘抄:
“理念”是借助于我们直观体验的时间、空间形式才分化为多的一。概念则相反,是凭我们理性的抽象作用由多恢复的一,这可以称之为事后统一性(概念法),而前者则可称之为事前统一性(理念法)。最后,人们还可以用这样一个比喻来表示概念和理性之间的区别,人们可以说概念好比一个无生命的容器,人们放进去的东西在里面一个挨一个,杂乱无章,可是除了人们原先放进去的(由于综合判断),也不能再拿出(由于分析判断)什么来。理念则不然,谁把握了它,它就在他心里发展出一些表象,而这些表象和它们同名的概念来说,都是新的。理念好比一个有生命的,发展着的,拥有繁殖力的有机体,这有机体所产生出来的都是原先没有装进里面去的东西。
那么,根据所说过的一切,概念,尽管它对于生活是这样有益,对于科学是这样的有用,这样必要,这样富于后果;对于艺术却永远是不生发的。与此相反,被体会了的理念是任何地道艺术作品真正的和唯一的源泉。理念,就其显著的原始性说,只能是从生活自身,从大自然,从这世界汲取来的,并且也只有真正的天才或是一时兴奋已上脐于天才的人才能够这样做。只有从这样的直接感受产能产生真正的、拥有永久生命力的作为。正因为理念现在是,将来也依然是直观的,所以艺术家不是在抽象中意识着他那作品的旨趣和目标;浮现于他面前的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个理念。因为,他不能为他的作为提出一个什么理由来。他是如人们所形容的,只是从他所感到的出发,无意识地,也可说本能地在工作。与此相反,模仿着,矫揉造作的人,效颦的东施,奴隶般的家伙,这些人在艺术中都是从概念出发的。他们在真正的杰作上记住什么是使人爱好的,什么是使人感动的;把这些弄明白了,就都加以概念,也就是抽象地来理解,然后以狡猾的用心或公开或隐蔽地进行模仿。他们和寄生植物一样,从别人的作品里吸取营养;又和水蛭一样,营养品是什么颜色,它们就是什么颜色。是啊,人们还可以进一步比方说,他们好比是些机器,机器固然能够把放进去的东西碾碎,拌匀,但绝不能使之消化,以致放进去的成分依然存在,仍可以从混合物里找出来,筛分出来。与此相反,唯有天才可比拟于有机的、有同化作用的、有变质作用的、能生产的身体。因为他虽然受到前辈们及其作品的教育和熏陶,但是通过直观所见事物的印象,直接使他胚胎结果的却是生活和这世界本身。因此,即令是最好的教养也无损于他的独创性。一切模仿者,一切矫揉造作的人都把人家模范作品的本质装到概念里来体会,但概念绝不能以内在的生命赋予一个作品。时代本身,也就是各时期蒙昧的大众,就只认识概念,株守着概念,所以他们情愿以高声的喝彩来接受那些装模作样的作品。可是这些作品,不到几年便已(明日黄花)无鉴赏的价值了;因为时代精神,也就是一些流行的概念,已自变换了,而那些作品本就是只能在这些概念上生根的。
留意最后一句... 发布于 2018-10-12 21:13:03

My人间失格:盲从不一定是消极的,批驳不一定是理性的~盲从不一定代表就毫无想法,去批驳质疑也不代表对于对方的观点毫无认同~历史不一定是错误的,现代的观念也不一定是正确的~我只会相信我自己亲身感受,以自己的观念来看到的“真相”~- -
你说你讨厌盲从的人,喜欢打破常规~可惜我正好符合你讨厌的这种人~不,可以说我正是擅长做这样的事情,因为我讨厌去做麻烦的事所以沉默下来,跟随大众就好了~- -
只是每人的性格和生存方式是不同的罢了,不需要说什么“ 消极盲从是逃避,批驳质疑是承担。”那是你自己认为的吧~……在我这里,那可是完全不同的~- -
--若能避开猛烈的欢乐,自然也不会有很大的悲伤。 发布于 2018-10-12 21:06:08

神の手谕:个人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这个时代其真理性还是存在的。实际上无论什么理念最终都要作用到客观存在上来的,把理念加以实践便可得出在某一时间、某一条件下该理念是否有真理性…当然,我在这里已将道德条件设为了“合理状态下”…
望笑纳… 发布于 2018-10-12 21:05:48

真神最WS:学术界关于叔本华引用柏拉图的理念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占主流的观点是叔本华引入柏拉图的理念与其哲学体系是不相容的,造成了其思想的矛盾和混乱。例如,D. W. Hamly说叔本华“援引柏拉图的理念具有很多困难,他的理论中的这一部分对很多人来说是他的系统中一个令人不满意的部分”。[1](P8)Hide Hein也称:“理念在叔本华的哲学中并没有像在柏拉图的哲学中那样起着基本的角色的作用。它们并不是实在的终极构成成分。它们既不是所有人类知识中的预设,也不是人类知识的最后目标。的确,一个人可以不具有关于理念的存在的知识而生活得很好。它们在人类的伦理中并没有起着整体所必需的作用,最终它们只是稍微有助于他关于幸福的较不重要的部分。”[2](P68)与这种观点相对立的是,James D. Chansky认为只要正确地理解,就会发现理念在叔本华的哲学中扮演着一个关键的角色,即作为形而上学知识的恰当的客体,理念对于整体来说是很必要的。关于理念的整个讨论事实上并不是不一致的,而是导向叔本华自己独特的一致性的一个关键。[2](P68)从总体上来看,这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各有其道理,但它们也正像盲人摸象一样只是分别指出了这一复杂问题的一个方面而已。前者看到了叔本华引入柏拉图的理念所存在的矛盾和困难,却未能理解叔本华引入柏拉图的理念的原因以及理念在其哲学中的独特作用。后者认识到了柏拉图的理念在叔本华哲学中的意义,却又忽视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只有将这两种观点综合起来,才能对叔本华引入柏拉图的理念得出较为全面、准确的认识。在充分理解之前就予以否定或完全陷入被动的理解而跳不出来都是不恰当的。
----------------------------------------------------------------------------------
以下是我摘自《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一书的片段:
.....我们前此关于艺术的一切考察,无论什么地方都是以这样一个真理为依据的,即是说:艺术的对象——表出这个对象就是艺术家的目的,所以对于这个对象的认识,作为〔艺术品的〕胚胎和根源,就必然要走在艺术家的作品之前了——就是柏拉图心目中的“理念”,而绝不是别的什么;不是个别事物,不是理性思维和科学的对象。
----概念是抽象的,是从推理来的。概念在其含义圈内完全是不确定的,只在范围上是确定的。概念是任何人只要有理性就得而理解和掌握的,只要通过词汇而无须其他媒介就可传达于人的,它的定义就可把它说尽了。“理念”则相反,尽管可作概念的适当代表来下定义,却始终是直观的。并且理念虽然代表着无数的个别事物,却一贯是确定的;它绝不能被个体所认识,而只能被那超然于一切欲求,一切个性而已上升为认识的纯粹主体的人所认识;也就是说只能被天才以及那些由于提高自己的纯粹认识能力——多半是天才的作品使然——而在天才心境中的人们所获得。因此,理念不是无条件地,而只是在条件之下才可以传达于人的,因为那既被把握又在艺术作品中被复制出来的理念只按各人本身的智力水平而〔分别〕引起人们的注意。 发布于 2018-10-12 21:05:23

真神最WS:《辞海》中是这样解释的:理念 旧哲学名词。柏拉图哲学中的“观念”通常被译为理念,康德、黑格尔等人的哲学中的观念是指理性领域内的概念,有时也译作“理念”。详“观念”;(1)看法、思想。思维活动的成果。
(2)指在各个旧哲学流派中,理念的内涵。具体谈到了英国经验派哲学,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中,观念亦称“纯粹理性的概念”,指从知性产生而超越经验可能性之概念。多被译为“理念”。柏拉图的“理念说”认为,事物不过是理念的“影子”或“摹本”;所谓理念,事实上是把人从个别事物中抽象而得的普遍概念加以绝对化,并把它说成是事物的原型。这种永恒不变的理念的总和构成理念世界。(3)理念就是理性化的想法,理性化的思维活动模式或者说理性化的看法和见解。它是客观事实的本质性反映,是事物内性的外在表征。
貌似不能那么表述(信奉的每个理念),这种表述不知道是特指理念还是信念.... 如果题主看过圣杯传说(FATE),那么也许就会容易的理解 发布于 2018-10-12 21:04:18

hmy2468126:是信奉吗。兴奋? 发布于 2018-10-12 21:00:43

浅蓝光芒:消极盲从是逃避,批驳质疑是承担,那么,人们在逃避什么,为什么要逃避,为什么不敢去承担?或许我没有资格这么问,我也在逃避啊! 发布于 2018-10-12 21:00:28

venus539:愚蠢 发布于 2018-10-12 21:00:03

91anr:找不到理由就摒弃 发布于 2018-10-12 20:59:48

浅蓝光芒:我讨厌盲从的人,自己却处于迷茫之中;我欣赏打破常规的人,自己却囚于认识的枷锁… 发布于 2018-10-12 20:59:33

L_limitmoon:没有思索乃至质疑过的信念是不堪一击的 发布于 2018-10-12 20:59:18

浅蓝光芒:我想,或许有些时候,人们只是盲目地跟随前人,而忘记了为什么要遵循这些理念,便有了质疑和思考,便有了批驳和创新 发布于 2018-10-12 20:59:13

venus539:油腻的师姐,你想拥有吗
我优美的姿态,华丽地转身
现在接受您的挑战 发布于 2018-10-12 20:58:38

更多《死亡笔记》你确定你所信奉的每个理念相关问题

问题:《死亡笔记》你确定你所信奉的每个理念

回答:鬼父当年二年级就是首席了。药王二年级还进不了十杰的话还有什么脸面和鬼父叫板。 详情 >

问题:《死亡笔记》日本动漫中的*片,各位看了几部…?

回答:要么刀在碰到苹果前断掉,要么普通地连苹果带后面的大片景物一齐被砍断。老师是一力降十会的典型,就像原子弹打人不用考虑要害一样。 详情 >

问题:《死亡笔记》神是正义的是吗?

回答:想笑死我,好继承你爹我的遗产啊。 详情 >

问题:《死亡笔记》看完了动漫 我觉得很不服!

回答:嗯是这样的,漫画也是,前期偏向纯热血,后期感觉推理 详情 >

问题:《死亡笔记》我觉得月是正确的.

回答:还好不是老虚,不然下一秒就把儿子吃了 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