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影忍者》转知乎(作者:毛猫)岸本到底想在疾风传里表达什么如何评价鼬这
岸本到底想在疾风传里表达什么
如何评价鼬这个人。
三年三班想你:所以,别再说什么鼬只是个被团藏玩弄的团团转的牺牲品了。灭族这个事情,尽管团藏可能算是个诱因,但归根结底,这是鼬自己的选择,因为他的战线与木叶高层是一致的。他的错误,并不在于服从于木叶高层,要知道,这分明就是他的使命所在,若是杀了团藏,干翻三代,领着族人闹革命,那他跟斑有什么区别?他的错误在于,如他自己所言,“要是我能从一开始就正视你,和你站在同等的位置上探讨真相……”,他早早就理解了村子存在的价值,却因为自负而没能看清一族以及家庭存在的价值,于是,就像阿修罗一脉的***菅人命那样,他也轻易抹杀了一族和家人的存在。
贸然灭族这件事,鼬毫无疑问做错了。AB从来没有想在这一点上彻底洗白鼬,所以才让他在复生后进行了大量的忏悔。是故,我们无需再纠结于灭族是对是错这个问题。但倘若仅仅因为灭族事件就全然否定这个角色,甚至随意侮辱,就太对不起AB耗费的心血了。同情地理解灭族事件的重要思路就是,将这件事与斑爷、带土的月之眼计划、长门的尾兽兵器、二柱子的黑暗革命视为有相同成因、且性质平和很多的事件。(毕竟鼬只是剿灭了一族,而不是全人类。)鼬并不是因为智力低下才酿成了这个悲剧,而是因为他的品性中也有同因陀罗一脉类似的缺陷。 发布于 2024-10-03 20:26:24
三年三班想你:所以说,鼬喜欢欺骗他人的原因,正如他复生后对自己的评价,就是“自以为得到了一切,自以为无所不能……变得再也不相信他人的力量。”甚至不相信他人能理解自己的想法。这种自以为是,就是所谓的“自欺”。
然而,鼬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在极端的自负之外,AB同时还赋予了他极强的自知。这一点性格特质在他复生之后得到了大量的刻画,但即便是在生前也有所体现。还记得鼬的这条名言吗?出现在221话与小佐助的对话当中:
人一旦有了力量,想不变得孤傲都难。纵使你的初衷只是追求出色,亦会如此。
能说出这样的话,就代表着一直以来都对自身的的自负以及这种自负的危险有着极为清醒的认识。你能指望斑爷、带土、长门、佐助说出这种话?而正因为这种自知的存在,他才能说出这另一句名言:
不管村子有多么黑暗,我永远都是木叶的宇智波鼬。
对木叶的忠诚,就是他为自身的自负所划定的一条界线。而且,这绝不是他复生后的才有的觉悟。要知道,尽管他已对无聊的宇智波一族感到绝望,却依然心甘情愿地跪伏在三代火影与团藏面前:自负能让他作出灭族这种事情,却不会让他像因陀罗一脉的其他人那样去否定木叶村的权威乃至整个忍者世界的价值。也正是在这一点上,他作为因陀罗一脉的男人,难能可贵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阿修罗一脉的优点:认识到既存秩序的价值与合理性。但同时,他又不同于阿修罗一脉的所有人,他眼中世界的底色依旧是悲凉的,深知苦难不会终结,因此不会去期盼什么“人与人相互理解的时代终将到来”。(回想一下,《疾风传》的几个正面人物中,似乎也就只有鼬从没谈论过这个崇高的理想,连卡卡西都对“身体被掏空”的带土讲过,他相信鸣人或许能成功。) 发布于 2024-10-03 20:26:14
三年三班想你:也就是说,此时的鼬已经开始骗人了。为什么要骗人?这可绝不是为了讨好父亲。讨好父母的孩子至少是喜欢父母的吧,会享受父母的宠爱的吧,可根据后来鼬跟止水的对话可知,此时的他根本不愿意在家里呆。所以,更靠谱的解释就是,他已经有些瞧不上这个父亲了,已不期望能与这个气量狭窄的父亲有任何交流了,如果不愿与父母吵架的话,也只能以笑脸相迎了,颇有种大人不记小人过的感觉。在《鼬真传》里,你会发现,少年时期的鼬也就只有在止水面前才会展露出自己的情绪,才会表现的不那么像是个百依百顺的乖孩子。在这副乖巧的面孔之下,掩藏起来的,其实就是不指望其他族人能够理解的自己对宇智波一族的不满。 发布于 2024-10-03 20:25:54
三年三班想你:至于傲慢,就提一点,鼬喜欢骗人,不仅骗敌人,也骗亲人,骗佐助,骗自己想要保护的人。《鼬真传》中有一个情节处理的不错。鼬在小时候就因为同伴之死而开了写轮眼,回家后爸爸却说了一堆什么写轮眼威力巨大、为你骄傲、以后加油的话,没有对这对以人命为代价开的写轮眼抱有丝毫遗憾。所以,听父亲说教时,鼬自己的表情是这样的: 发布于 2024-10-03 20:25:34
三年三班想你:可脸转向他爹时,又成了一幅乖乖仔的表情:
发布于 2024-10-03 20:25:34
三年三班想你:所以说,整个说服过程的不合理之处就在于,长门需要的是一个相信的理由,可鸣人给出的理由没有任何说服力。首先,鸣人认为,我们作为自来也的弟子,应该守护自来也的信念;然而这一点是说不通的,如果自来也的信念是错的,我们为什么要坚持?毕竟,我们又不是白、君麻吕这种需要找寻自己存在意义的人。其次,鸣人说,Just do it——别思考了,相信就对了,理性上想不通,就当宗教来信仰吧。
是故,真要尽量合理地解释长门为什么会动摇的话,只能说他是被动之以情了。但又很难想象那个可以二话不说把自来也插在地上的人还有被动之以情的空间。倘若岸本能像刻画摘掉面具的带土那样去逐步刻画长门的心理变化,整个说服过程应该会变得可信很多。
—————————————————————————————————————
阿修罗一脉的优点在于:能够理解既存世界秩序的价值所在。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阿修罗一脉的四个男人中,有三个都是火影,剩下的自来也也曾以成为火影为自己的志向。我们知道,“成为火影”是第一部中的一个口号,代表着主角鸣人的梦想,但是到了《疾风传》中,这个梦想有了更深刻的意涵。
我们先考虑一下,因陀罗一脉的人们会有这个梦想吗?当然不会。为什么?因为他们连既存的整个世界的秩序都想颠覆掉,怎么可能还想成为维护这个世界秩序的诸头目之一?
所以说,一个人想成为火影是因为这个人认可“火影”名号的价值,而认可该名号价值的前提是认识到木叶忍者村的价值,而这又意味着承认既存的整个忍者世界秩序的合理性:忍术、忍者、忍者村尽管是战争的源头和刽子手,尽管将活生生的人逼迫为冷血的工具,但忍术、忍者们依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的安定,忍者村依然是人们的家园,因此,是值得守护的东西。
此外,“寻求他人的认可”这一第一部的重要主题在第二部中也具有相同的象征意义。愿意寻求他人认可的前提自然是认为他人是有价值的。龙傲天般的斑爷顶多“愿称你为最强”,这句话虽然表面上是在夸奖别人,但本质上却是在炫耀自己,他在强调,我自己才是那个衡量价值的准绳;至于别人怎么评价他,他才不会在意,因为一个人当然不会寻求在自己看来没有价值的人的认可。
总结:对世界过于乐观的态度,加上对既存世界秩序的认可,就构成了阿修罗一脉的男人们的精神内核。针对我们提出的那两个问题,他们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这是一个很有希望且整体上运作良好的忍者世界。
所以我们该怎么对待这个世界?
我们应走在前人铺就的康庄大道上,为“人与人相互理解的时代”而奋斗。
在开始谈论鼬之前,需要说明一下,这两类人至少在AB看来都并不完美。因陀罗一脉的人过于傲慢,因此看不到现世的价值;阿修罗一脉的人过于天真,对现世抱有不切实际的期许。佐助与鸣人作为两家的代表,其成熟的标志,就在于开始去反思自身性格特质中的那一点不足:对佐助来说,这发生在鼬神羽化登仙之后,他开始想要明白,为何哥哥想要用自己的一生去守护在他眼中如此可恶的木叶村,进而愿意去聆听四位秽土火影的教导;对鸣人而言,这发生在不仅武力上打不过佩恩,思想上也被全面碾压之时,可以说,佩恩的所作所为和言说,才让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可以与佐助比肩的痛楚。(尽管处于政治正确的原因,鸣人此后还是那个愿意相信“人与人相互理解的时代终将到来”的鸣人,不过还算成熟了一些。)
第三类人:一打七(终于写到鼬了,我已经快累死了)
在这两类人的衬托之下,我们就可以理解鼬这个人物的价值:作为AB的亲儿子,的确被赋予了最接近完美的人格特质。
其实,鼬从骨子里讲也是个纯正的因陀罗爷们。对世间苦难的感知就不用我赘述了,这一点《鼬真传》的那几集动画表现得不错,小小年纪见识过战争后因为体会到生命的脆弱和无意义感便有了轻生的念头(而且还践行了,多亏乌鸦来得及时,手里剑质量也不错)。 发布于 2024-10-03 20:25:14
三年三班想你:我被迫理解到这一点。”更简单的说,我长门之所以不愿再继承自来也的信念,就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的苦难让我认识到,他的信念根本就是幼稚的:根本就没有什么真正的和平。
分析到这里,先总结一下。鸣人坚持的原因是为了传承自来也的信念;长门放弃的原因是因为这个信念根本不切实际。
4. 接下来就是让人头疼的逻辑断裂点了,估计AB也不知道该怎么晓之以理了,于是就只能让鸣人对长门动之以情了。鸣人掏出自来也的小说,引用了自来也小说中的一句话:“如果和平真的存在,那就由我来达成它。”并且,还告诉长门,这部小说的主角就叫“鸣人”。这两个信息的确会有很大的煽情作用,因为:
(1)那句话其实是长门小时候说的,自来也用到了小说里面。因此,提及这句话至少会让长门想起自己的初心。
(2)鸣人告诉长门这部小说的主角叫“鸣人”,也就是在暗示长门,自来也将自己的信念以及你的初心都托付给了我,因此,现在站在你面前的我,就是你初心的传承者啊!
(不得不感叹鸣人的修辞术!)
但是,这两点显然在说理上是没有任何用的。长门与鸣人的龃龉在于,鸣人秉持的是长门的初心,但长门认为自己的初心错了。能让长门想起自己的初心并不代表能为他的初心翻案,而长门既然不认同自己的初心,自然也就不会认同现在的鸣人。
5. 所以,我们看到,在上述动之以情的过程完结后,鸣人的说理其实是没有任何进展的:他又重复了一遍自己坚持的理由(下图中间一栏左边),也就是在步骤2中所表达的:因为自来也将“鸣人”这个名字(象征着自来也的信念)托付给了我,所以我要守护它。然后就告诉长门:相信我吧。也就是说,相信我会给忍界带来永久的和平吧,相信这样的和平是存在的吧。然后长门就动摇了…… 发布于 2024-10-03 20:25:04
三年三班想你:针对自来也和四代,佩恩讽刺鸣人的那句话同样适用:“得不出答案的你,放弃吧。”
无论是鸣人、四代还是自来也,他们所能做的最好的,无非是至死不渝,自己做不到的,又坚信后人可以做到……可是,何以这种坚持就不是一种愚蠢呢?何以这种坚持只不过是因为“你的痛苦在他人之下呢”。当目之所及不及世间真正的苦痛,此时,你那看似崇高的理想何尝不是一种廉价货色?你指望着一个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爱人、好友死于非命者还去相信“人与人相互理解的时代终将到来”?对叵测的人心报以这般期许何以不是一种幼稚的行为?
—————————————————————————————————————
(接下来是一大段说明为何长门不该被鸣人说服的文字,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直接跳至讲阿修罗一脉优点的段落。)
正因为长门有这种认识,他会被鸣人说服才显得不可思议。先说明一下,大家分析这场交锋时不要去看动画。漫画里鸣人引用完自来也的小说后长门就被打动了,动画里又硬生生填塞了一段长门质问鸣人何以确信在未来的道路上不会变心的段落,这一段完全走偏了:鸣人与长门的交锋点根本不在于这一信念的践行是否太过困难,而是这一信念是否值得秉持。(我此前的分析就是被动画里的这一段带偏了。)我们来复盘一下在鸣人与长门的对话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从长门讲述完自己的故事后质问鸣人的答案开始:
鸣人表示能够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但即便如此,依然无法不痛恨他们。
2. 但是,因为自来也将人与人相互理解的信念托付给了鸣人,所以鸣人表示自己绝不会在此动武;也就是说,尽管我依然痛恨你们,但为了不辜负自来也对我的期望,我要宽恕你们。这里表达得很清楚了,对鸣人来说,坚持自来也信念的最主要原因就在于,这是自来也托付给他的信念,而一个人应当守护自己珍视之人的信念。传承自己珍视之人的信念是火影中经常出现的一个主题:卡卡西从带土那里继承到对同伴的珍视,佐助从鼬那里继承到守护这个既存世界的心愿。
3. 长门的回复:可以,你愿意继承他的信念是你的事。可你能给我一个让我也继承的理由吗?毕竟:“我在现实的事实中存活,知晓过去,感应未来,从而知道这就是历史, 发布于 2024-10-03 20:24:24
三年三班想你:但不清醒的地方在于,还是低估了这种苦难。这反映在,两人都认为“人与人相互理解的时代终将到来”,还把这种不着调的理想托付给了鸣人,但又承认,他们也不知道路在何方。 发布于 2024-10-03 20:24:14
三年三班想你:所以,请以后不要再说什么“带土冲冠一怒为红颜了”。这种形容实在是一种侮辱。(就好像一个人丢了一块重要之人送的手表所以感到很不愉快,结果你非说他是心疼那点钱。)
我相信,AB本人对这种伤痛是有所理解的。朋友,你们不觉得,AB画笔下的世界总是带着些许凄凉吗: 发布于 2024-10-03 20:23:14
三年三班想你:我想,细心些的读者看到这里都会有些异样的感受:鼬神所谈论的话题从表面上看的确就是第一部的话题,但并不是特别好理解。尤其是:鸣人怎么就有危险变得跟斑(带土)一样?其实,我们在此处所体会到的理解上的困难就是由“旧瓶装新酒”所造成的。AB试图从《疾风传》的主题出发赋予第一部的话题以更深刻的意涵,但这样做的代价就是难为我们这些读者,我们得悟出他到底想说什么。
《疾风传》的主题
一种流行的说法是,《疾风传》的主题是战争与和平。这个说法尽管不算全错,但终究太过肤浅(呵呵,不要以为套上“战争”、“和平”这种谁都能讲的“大词”就能唬住人),而且也没说清楚:就算主题是战争与和平,但要探讨哪一方面?难道要讲怎么打仗?
我自己思考后的结论是,《疾风传》所探讨的问题是:人究竟应当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这个既存的世界。而这一问题的答案又取决于人对既存世界的认识: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啊?
我知道,我抛出的这两个问题太过空洞抽象。接下里,我会做更细致的解释。
两类人
如我在开篇所言,我很赞同“在他创造的世界里,其实人只有那么几类”,或者说,只有三类。这里我们先说前两类,因为第三类就是鼬。要理解AB设置鼬这个人物的价值,就要先理解这前两类人。
第一类,“因陀罗一脉”:斑爷、长门、带土、佐助。
第二类,“阿修罗一脉”:柱间、自来也、水门、太子。
因陀罗一脉
我们先说因陀罗一脉。说清楚因陀罗一脉后,可以很清晰的看到,阿修罗一脉就是其反面。
因陀罗一脉的人有两个性格特质。
第一个特点是:有一颗敏感地体会世间苦难的心灵。
第二个特点是:极端傲慢。
我们先说第一点。因陀罗一脉的四人都经历过人生中的一次“醒悟”:于斑而言,是弟弟泉奈之死(619画柱间对佐助说:“斑对弟弟的执着,一定超过你的哥哥吧。”);于长门而言,是弥彦之死;于带土而言,是琳之死;于佐助而言,是意识到哥哥被木叶逼死。(佐助是个比较复杂的个例,毕竟是在第一部就出现的人物,我觉得AB是经过比较长的剧情调整后才将其纳入了《疾风传》的思路。我个人不认为灭族事件是佐助堕落的诱因,毕竟得知鼬的真相之前的他也只是为了杀鼬而去追求力量,但对木叶村乃至整个忍者世界都没什么敌意;是在被带土“剧透”后整个人才开始堕落,行事趋向极端的。)
这就是长门口中所谓的失去珍视之人的痛苦。但要知道,这并不是简单的丧亲、丧友之痛,而是由丧亲、丧友所引发的对世间苦难的体会:是啊,原来,在这个世界上,心爱者会死于非命,理想会被现实碾碎,高尚者会为了蝼蚁枉送性命,而且,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这样的事情注定每天都在重演。因此,醒悟之后,世界在因陀罗一脉者的眼中就成这样了: 发布于 2024-10-03 20:23:04
三年三班想你:大纲:
引子
《疾风传》的主题
两类人
因陀罗一脉
阿修罗一脉
一打七
结语
引子
宇智波鼬这个角色让我思考了很久,现在把想法整理成文字。
我长久以来不想动笔,因为工程量太过巨大,原因在于:对鼬以及《疾风传》中任何一位重要人物的合理评价都建基在对疾风传主旨的正确理解之上。为了说明何以如此,这里先引一位答主的话:
AB的脑洞有限,在他创造的世界里,其实人只有那么几类,包括弥彦长门小南,自来也大蛇丸纲手,这种铁三角的模式里面,总有一个类似鸣人的阳光正义为同伴义无反顾在整个队伍里起了精神领袖作用的人物——AB脑洞只够描写这几类人,他理想中的救世主应该是这样的人。
我很赞同“在他创造的世界里,其实人只有那么几类”这句话,但要强调,我并不认为这是因为“AB的脑洞有限”。之所以《疾风传》中重要人物的人物性格会有一定程度的重复,是因为所有这些人物创作都服务于对同一个问题的思考:通过这种重复,AB在不断强化和深化《疾风传》对这一问题的探讨。
如果将《疾风传》与第一部进行对比,上面这点应该会更清晰的显示出来。大多数读者应该都能直观地体会到,《疾风传》更像是一部在一以贯之的思考的引领之下开展出来的作品;而第一部则更贴近于“热血漫画”这一范畴,成为火影的梦想、永不放手的羁绊,这些并不是什么思考,只是一些用来填充漫画的主旨和情感。
因此,要解释鼬这个人物,我必须说清楚(1)《疾风传》究竟在探讨什么问题,(2)鼬这个人物作为一种答案,相较于作为其他答案的其他人物,处于怎样的位置。
在开始更细致的讨论之前,还要说明一点。
《疾风传》作为第一部的延续这一事实增加了我们回答第一个问题的难度。我在看《疾风传》时的一个直觉是,尽管漫画的主题已经改变了(相较第一部),但为了与第一部的主题衔接,AB时常不得不用第一部的“术语”来讲《疾风传》的道理。譬如说,鼬神嘴遁太子的经典一幕: 发布于 2024-10-03 20:22:54
更多《火影忍者》转知乎(作者:毛猫)岸本到底想在疾风传里表达什么如何评价鼬这相关问题
问题:《火影忍者》转知乎(作者:毛猫)岸本到底想在疾风传里表达什么如何评价鼬这
回答:就攻击力而言,黑冈平a是完胜会长的观音掌。会长面对黑钢,设定上目前观音速度无解,可以拍飞黑冈,强化系攻防平衡,黑冈可以承受下前期的伤害。两人的战斗,胜负就在于黑钢能不能维持到找到尼特罗掌型破绽,和蚁王面对尼特罗类似,不过黑钢是誓约强行成长起... 详情 >
问题:《火影忍者》博人传好看吗?值得补吗?我目前只看完疾风传
回答:和2000年的梦有关系吧 详情 >
问题:《火影忍者》调查一下,现在还有人看博人传吗
回答:暴走模式的近藤光 详情 >
问题:为什么犬夜叉没有挤进三大漫行列中
回答:我觉得不会,和谐血腥场面还是一部很好的英雄篇 详情 >
问题:《一拳超人》转至知乎GOUKI 如何评价埼玉老师
回答:雏田是吃拉面记录保持者,超过秋道丁座 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