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13》邓艾与姜维三国耀眼的将星
先说姜维,天水冀人,他的父亲战死沙场,和母亲相依为伴,而姜维学习玄学(这个很重要日后会说到)。虽说姜维因为父亲战死的缘故让他当上了中郎,不过只是个小官既不能彰显姜维才能也无法发扬他的志向,而且还有一点中郎这种小官是不会接受册名的仪式的。(就是说和皇帝建立起真正的从属关系,新皇帝即位后中央和地方会举行仪式来向新皇帝表示效忠,如果没举行仪式的话官员和新皇帝的联系还是很脆弱的,还有王也有这个权利。所以曹操和司马昭才急于称王,也有这部分原因,不称王,部下没法和你建立坚固的君臣关系,即位者给向他效忠的人权力和财富,部下也会受忠义礼法。)
再来说说邓艾,如果说姜维年少算惨,那他的年少只能说悲惨。邓艾义阳人,小时候,父亲很早就死去了,曹操攻击荆州时,家破迁徒汝南。邓艾曾在颍川为农民放牛,因看见一个碑文“文为世范,行为士则”故起名邓范字士则,后来因为宗族有人同名同字,所以改名邓艾字士载。这里我想说两点,其一如果按这么说,那邓艾在12岁之前应该是无名氏,12岁都没名字,我想是一件相当痛苦的事情,如好比我们成年了没身份证差不多。其二邓艾改的不仅是名还改了字,宗族中出现个同名同字的,我都怀疑这是不是找茬?而且是邓艾改名,不是那个宗族改名,可见邓艾在宗族地位之低。(我一直猜测是不是邓艾母子投靠汝南的宗族,所以地位低贱,而且还被同宗族羞辱改名。)而邓艾一直坚持自学,但是老天故意折磨他,让邓艾天生有口吃,因此邓艾当不了官府办事员,只能去看守草料场(看来不管哪个时代,口才也是有必要的(。后来得到一个官吏的父亲资助,再加上邓艾确实很有才能,被任命主簿。(和姜维差不多,也是小官)。而当时邓艾喜欢察看地形,研究在哪里扎营,虽然被许多人嘲笑但是邓艾并不在意,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chunmeng6:钟会确实是个小人,构杀嵇康,因为小人最忌恨的就是君子的存在,让小人自惭形秽,致使广陵散从此绝矣。 发布于 2018-12-14 09:22:40
101℉:诸葛是个很现实的人,如果没有利益,只为了一个兴复汉室的理由他不会北伐 发布于 2018-12-11 14:10:00
yjy15937:六年,维表后主:“闻锺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
我认为姜维对汉中防御的薄弱点是知晓的,只可惜刘禅不听,再加上用人不当,否则能否有哈尔科夫反击战那样的壮举是值得期待的 发布于 2018-11-28 11:27:30
yjy15937:个人也很欣赏姜维的弹性防御,这种防御思想也曾被曼施坦因元帅所采用。
汉中防御的失败主要归结于刘禅等人没做好领导工作,自姜维屯田沓中以来,姜维对魏国的用兵重点远在陇西,自然造成了汉中的空虚,加之曹魏前期的战备工作,迷惑了刘禅等人,导致汉中军事部署行动迟缓,最终造成蜀汉覆灭。 发布于 2018-11-28 11:25:00
翱翔小卉:好帖 题主辛苦啦 发布于 2018-11-28 05:01:40
老鸟不乖:刘禅不是昏庸,刘禅只是平庸,至少蜀汉不像曹魏孙吴那样腥风血雨
夏侯霸入蜀这等大事都是刘禅都是亲自去迎接的
阎宇想夺姜维兵权被刘禅直接驳回,说明刘禅至少还是从他那老爹那样继承了点识人之术
不过人老了,脑子会糊涂也是在所难免,所以黄皓才上位的
其实如果董允要是活得久的话,黄皓根本没可能干政。只要姜维主外,董允主内,蜀汉会坚持更久,因为董允虽然才能不如前几任,但为人刚正不阿,至少能保住蜀汉官场的正气 发布于 2018-11-27 21:40:20
老鸟不乖:自从正始之变后,魏国忠臣只有蒋济司马孚陈泰这些少数人了 发布于 2018-11-27 21:38:20
老鸟不乖:自从正始之变后,魏国忠臣只有蒋济司马孚陈泰这些少数人了 发布于 2018-11-27 21:38:20
老鸟不乖:有能力实现的想法叫理想,能——力——不——足——的——是——梦——想,而无能为力的是幻想 发布于 2018-11-27 21:36:10
老鸟不乖:有能力实现的想法叫理想,能——力——不——足——的——是——梦——想,而无能为力的是幻想 发布于 2018-11-27 21:36:10
zbx008zbx:建议题主去玩姜维传,里面的幻想线里姜邓的宿敌设定被刻画的淋漓尽致。 发布于 2018-11-27 21:30:30
zbx008zbx:建议题主去玩姜维传,里面的幻想线里姜邓的宿敌设定被刻画的淋漓尽致。 发布于 2018-11-27 21:30:30
菜刀老哥house:最看不惯说诸葛亮是为自己,说姜维是穷兵黩武的人 发布于 2018-11-27 21:30:20
菜刀老哥house:最看不惯说诸葛亮是为自己,说姜维是穷兵黩武的人 发布于 2018-11-27 21:30:20
枯城夜归:深度好文 题主大赞 发布于 2018-11-27 21:28:10
枯城夜归:深度好文 题主大赞 发布于 2018-11-27 21:28:10
atonghua7:吕布被杀后 貂蝉去哪了 关羽到底和她有瓜葛没??? 发布于 2018-11-27 21:20:00
atonghua7:题主 老看到你在游戏坛子里谈历史 百度坛子没有历史这一选项??? 发布于 2018-11-27 21:19:40
742297434:这好像之前在哪里见过,不过算了。玩过三国志姜维传,感觉里面的评价蛮好的。还有就是姜维北伐大败一次,被洗白说是小败,我也是醉了。 发布于 2018-11-27 21:12:40
javald:如果鄧艾在偷渡陰平到一半時,遇上了像無當飛軍那樣會打山地戰的部隊的話,大概蜀漢會晚幾年滅亡吧? 发布于 2018-11-27 20:50:30
wyj4630:我下意识的看了一下发帖时间…
话说这几年评比姜维,邓艾的挺少的。
记得当年姜维,邓艾还得加一个陆抗三人pk
这几年陆抗似乎不行了。 发布于 2018-11-27 19:43:30
chzh0016:我一直很喜欢这两个人 发布于 2018-11-27 19:31:10
李梦阳转世:四两者对比
姜维、邓艾到底能力谁高?对于这个被许多争论的问题,我认为这是没有答案的。因为邓艾打败姜维是事实。但是邓艾占据优势太大,而姜维劣势太大,所以就算邓艾打败姜维也说明不了什么。而姜维虽然在逆境作战,但是战败也是事实,无可厚非。所以说他们两个到底什么能力高,是没有答案。因为如果两位身份一对换,邓艾是蜀汉将领,姜维在曹魏任职,邓艾能打得过姜维吗?
还有我认为姜维和邓艾还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的。姜维和邓艾可谓都不太懂政治,一个因为官场所束缚无法进展拳脚,一个不懂潜规则最终被害。在这方面两人都很悲哀。而两人都为心中的志向奋斗一样,这是很令人敬佩的。姜维是时代的楷模,邓艾威震外族,都有可称道之处,而且两人用兵都很冒险。所以说我一直认为维迷和艾迷没什么好吵的。
另外说一下姜维,我不太懂黑姜维的理由,如果你是蜀迷,那姜维所代表的蜀汉精神不就是蜀汉的精粹吗?如果你是魏迷,姜维后期猛打司马家,从某一角度来说算是我们的盟友。3如果你是吴迷,那姜维一直在为东吴吸引火力,不也算是东吴屏障吗? 发布于 2018-11-27 15:11:20
李梦阳转世:6立志复国,一代楷模
有人对蜀汉亡国姜维降而复叛有所非议,我到认为这是姜维忠义以及蜀汉精神的体现!刘禅投降后,姜维无奈也只好率军投降,但是姜维和刘备脾气一样也是个不愿放弃梦想的人,便谋划着复国。(当年刘备投靠曹操时,不也图谋再创辉煌吗?我感觉这和姜维干的事没啥差别。)首先对于姜维投降曹魏我觉得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首先刘禅都投降,姜维身为臣子也实在没办法,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突然想到岳飞了……)而另一方面姜维如果不投降,那蜀汉的四万军队没粮草补给不然全军覆没,姜维自然并不想看到和自己征战多年的兄弟全部因为自己而死。至于自刎谢国,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如果姜维自刎了,那这四万人没有统帅还是会乱套的,到时候局面就无法收拾了。所以说姜维投降没什么不妥。毕竟他还要留有用之身尽自己最后的努力!
姜维复国之举,这足可以体现出姜维对蜀汉的执着,和蜀汉精神体现。永不放弃梦想,一直奋斗到底!如果说曹魏是现实主义的话(曹魏被晋朝取代就能体现出其现实主义,有许多魏臣被司马家用高官厚禄收买这不就是可悲得现实吗?),那蜀汉就是浪漫主义,一直坚定的信仰,为梦奋斗的决心,这都很令我感动!我想当刘禅看到姜维给他那写着复兴蜀汉的书信时,是不是有些惭愧有些悲凉?而一向和姜维有过节的张翼,这时候也和姜维站在统一战线上,足可看出起码在武官方面派别虽不同但是热爱大汉的赤诚之心还是相同的。而姜维这一生可以归结为前期不受重用,后来遇到诸葛亮效忠蜀汉。诸葛亮蒋琬死后,姜维受到个党派的排挤,而姜维却不离不弃一直在发扬先帝和丞相的梦想,让蜀汉的精神光辉耀眼,率领少数部队与强大的曹魏周旋。在曹魏入侵时,面前时为了满足野心而被司马家局势的虎狼,后身后是昏庸的君主加狡黠的小人以及尸位素餐的蜀汉文官……
但这并没有阻止姜维的脚步,最后蜀汉灭亡,他依然不愿放弃梦想,立志复国,最终天命不济,自身被杀,宗族被灭……(这种性格到底继承谁啊?不言而喻)
而姜维平时,身居高位,能够做到知足,生活简朴,不娶小妾,不爱声色犬马,也不置办其他产业,房屋简陋,饮食节制,好学不倦。而且他手握兵权却没有干涉内政,没有成为第二个董卓,试问东汉三国能做到这些有几人?姜维他足可是时代的楷模,人们学习的对象。不以成败论英雄,《春秋》有明确解释。
自古以来帝王将相有无数个,而姜维却是唯一的!东汉三国的诸侯将帅都无法磨灭他的光彩!起码在我心目中是这样的!
最后吐槽一句,关于姜维宗族被杀,我只想说什么人统率什么样的军队,司马家很多时期都做的不地道,用礼数杀名士,用“羔羊”弑皇帝,而钟会更是小人。他们所带领的军队自然暴虐无道了。 发布于 2018-11-27 15:11:10
李梦阳转世:另外关于段谷之战同为三国时期的魏国大将王基曾经点评过:【姜维因洮上之利,轻兵深入,粮饷不继,军覆上邽。】从中王基一方面是指出姜维的行为是画蛇添足,另一方面也指出姜维是率领【轻兵深入】,可见姜维所率领的部队是有限的。
关于《仇国论》
在姜维掌兵权后,谯周很看不惯姜维北伐。因此谯周为了苟且偷安便和当时的奸臣陈祗一起写了份《仇国论》。而这本书,我读了读,发现有许多不合实际的地方,以及有吹捧刘禅之嫌。《仇国论》大致意思是说:两个人对话。A说现在敌国强大,我国弱小,如何以弱胜强呢?B说要想周文王、勾践一样修养生息就能赢了。A说不一定哦,刘邦不就战胜项羽了吗?B说那是因为当时是乱世,而现在如同战国时期一样民心已经安稳,只有像周文王一样修养生息,让民心归顺自己,再找准机会发动致命一击,就能完成大业了。
大致意思就像上边说的一样,有兴趣者也可以去谯周传看看文言版。首先我先吐糟几句,谯周说要想周文王一样修养生息,那请问蜀汉的周文王、勾践何在?是刘禅吗?再看看周文王的敌人是商纣,那暴虐的商朝在何处呢?不会是曹魏吧?曹魏什么时候那么不堪了?商纣让天下哀声怨道,而曹魏一直在发展经济、军事,这能相提并论?再说既然民心安稳了,就算你效仿周文王也得不到他国的民心啊,这不自相矛盾吗?再说什么叫把握机会?诸葛延造反是不是机会?司马家弑帝是不是机会?反正我看这就是所谓的机会,不知道谯周是什么想的。另外曹魏恢复能力比蜀汉强,就算PK恢复力,蜀汉也赢不了啊。所以说谯周举着例子,完全不符合实际,只是为了把刘禅比作周文王,并且继续过苟且偷安的日子一部书。还有一点谯周经常做一些蜀汉必亡,天下归曹的预言,你要知道当时是封建社会,谯周在益州也算有名望。这些预言一传十,十传百,老百姓听见心里就会发慌,我想这也是邓艾依偷渡阴平,百姓都乱套的原因之一吧。 发布于 2018-11-27 15:10:50
李梦阳转世:5汉中方略,三家之策
在姜维之前,面对曹魏的入侵,诸葛亮和王平都是采取把敌人杜绝在汉中之外,抗击敌人。这样虽然防御不错,但是对敌人造成不了多大损失。而到了260年左右,蜀汉和曹魏的国力差距已经很巨大,真想完成汉室复兴的梦想,必须打一场可谓奇迹的歼灭战,大量歼灭曹魏战斗力。而此时的姜维便想到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方针,大概意思时让在汉中外部设立险要的整地派精锐驻守,然后放魏军进入汉中,再依靠益州的雄关天险阻截敌人,并且用游击骑兵部队骚扰魏军粮道,这样子魏军粮尽撤退后,姜维帅大军追杀,两翼的骑兵援助,汉中外围的营地军切断魏军后路形成合围(对了,因为那些汉中外部营地地势险要再加上是弹丸之地,魏军大部队可以绕过这些地方入蜀,不会强行攻下,历史已经证明用大量军队攻击弹丸之地,没准还真打不下来),把魏军包了饺子,而又饿又累的魏军再加上魏军对西川地形十分陌生以及深入益州内地的缘故,想要退回出川口可以说是寸步艰难。最终魏军自然难逃被全歼的命运,到时候姜维再挥师北伐凉州唾手可得。
而对于姜维的方略,有些人保持不同的看法,那我再来再来分析一下姜维的方略奥义所在。首先说引魏军进入汉中,再扼守险要,迫使对方撤退,这要是蜀迷应该会很熟悉,因为在几十年前一个英雄在这里靠着这个战术把另一名英雄拖垮,不错!这便是汉中之战!曹操军当时身处汉中(汉中当时归曹操),可以说和姜维所预想的一样都是深入益州,然后刘备据高山而据守,曹操虽然有军队数量上的优势但是数次强攻都损失惨重,最后只好黯然撤退,汉中便归了刘备。姜维可以说是参考的汉中之战的案例拟定的方略,当年曹操都没有突破,何况钟会的能力连曹操的十分之一都达不到自然打不穿,事实证明钟会确实也没打穿。(还是靠邓艾,不过我一直觉得邓艾像年轻时的曹操喜欢赌命,所以我经常想如果曹操也知道有阴平那会不会走呢?)不过刘备和姜维也是有区别的,姜维的战术是最后魏军撤退时发动追击,而刘备却没有追击曹操错失良机(当然了,刘备不追曹操也是明智的,因为曹操统军了得,就算刘备发动追击也未必会赢,只能说刘备打得比较保守),因而陈寿评价刘备“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翻译过来就算刘备不但是要竞争利益,他还要保证自己免受伤害。这很符合刘备在汉中之战的表现)。而关于派游击部队切断敌方补给,迫使对方粮尽,使其军心涣散,这要是魏迷应该会很熟悉,因为在几十年前一个英雄就是靠这个战术奠定了统一华北的基础,不错!这便是官渡之战!曹操面对有压倒性的优势的袁绍,经常派出分军袭击袁绍军的运粮队,徐晃、史涣、曹仁等人都干过这事,后来曹操更是亲自率领军队去烧乌巢,让袁绍军一局溃败,大获全胜。姜维的方略和曹操也是有相同之处的。而最后把友军驻守险要,让敌方分军攻打友军,而敌方本军深入内地。最后等到本军击破敌方本军的,友军再从后方杀出阻截敌军。这要是吴迷应该听说过这个战术,因为几十年前一名英杰也利用这个战术差掉擒获当世的枭雄。这便是夷陵之战!陆逊同样是诱敌深入,同样是把友军安排地方后部依据险要驻守(孙恒),然后陆逊用火攻大破刘备军时,刘备撤退时,一方面要摆脱陆逊的追兵,而更恐怖的是孙恒截断刘备的退路,然后刘备只能像张合一样翻山渡险,亡命大逃亡。此时刘备更是悲愤喊出:“吾昔初至京城,恒尚小儿,而今迫孤乃至此也!”还是那句话钟会也比不上刘备,刘备都中招,他能不中招?虽说姜维方略上没提到火攻,但是在截断敌方归路的方略上和陆逊可谓是异曲同工之妙!所以说姜维的方略集结了曹孙刘三家经典战役的精髓,可以说是很完善。可以保证的说要是没邓艾,钟会和那15万魏军会死的很惨。
另外有人认为阳平关意外失守了就认为姜维的方略失败,这是错误的。1阳平关失守是叛徒出卖,这不影响姜维的方略的正确性。(因为方略这种东西,是以正常情况作分析的)2就算丢了阳平关,不是还有剑阁吗?剑阁天险世人皆知,无可否认。当年李雄入蜀时路过剑阁时看到剑阁的险要便感叹出“刘禅有如此险要,居然自己捆上自己投降,这不是庸才吗? 发布于 2018-11-27 15:10:50
李梦阳转世:3关于段谷之败
段谷之战是姜维八次北伐中最失败的一次,然而这次败仗主要责任不在姜维,是在胡济失约。史书明确
记载姜维段谷之败是因为胡济失约【史书囗记载:济失誓不至 ,(故)维为魏大将邓艾所破于段谷。】另外有人认为姜维有人事的责任,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汉中太守也算是大官,而姜维是大将军,大将军只有在平时统御军队和出征时斩杀犯军法的将领士兵权力,总之姜维是没有任命蜀汉高级将领的权力的。所以说胡济完全是什么黄浩和陈祗任命的(刘禅不理朝政),和姜维没半点关系。所以说姜维没有所谓的人事责任。(这和诸葛亮街亭那次不同,因为诸葛亮是军政大权一起抓,刘禅说不好听些就是“傀儡”,所以诸葛亮要付人事责任)
然后我们再来说说这一仗到底损失多少蜀军,陈寿在记载死伤上只用了一个词“死者甚众”,可是这个
词无法说明问题,因为几千人也是众,几万人也是众,根本无法说明姜维到底损失多少人。有数据记载 是魏国官方诏书上三少帝传的“斩首获生,动以万计”和邓艾传“斩将十数,馘首千计”有些无脑的维黑就拿这个说事,如果熟悉蜀汉和曹魏国情的人是不会这样说的。
首先我们看看蜀汉国情,在《三国食货志》记载蜀汉鼎盛时期士兵有十几万,东吴鼎盛时有几十万,曹魏鼎盛时有70万。蜀汉鼎盛时期自然刘备刚刚入蜀,荆州还没丢那个时期,当时不过才十几万,后来夷陵大败,八万精兵损失大半,当时蜀汉的兵力恐怕连十万都不到了,好在蜀汉有个诸葛亮,力挽狂澜整顿内政,恢复国力,而且还从南蛮征兵两万,所以诸葛亮才能北伐曹魏,诸葛亮死后,这时蜀汉的兵力不会超过15万,因为蜀汉人只有90万左右,养十万兵就费劲,13万人那就是严重超支了(十个百姓养一个兵)。按照亮迷的说法诸葛亮北伐除了第一次和最后一次都是五万左右,我是很赞同的,而到了姜维时期蜀汉并没有诸葛亮时期那么强盛,姜维前面几次北伐因为费祎是去打游击,而后面几次北伐兵力也在五万左右,而段谷之战是分兵作战,那姜维手上的兵力自然会更少甚至减半。
然后我们说说邓艾传和三少帝传的记载,其实魏国诏书都是很有喜感,我们都知道姜维北伐大败王经,一向尊魏的陈寿都承认魏军死了数万人,结果魏国诏书写到“将士死亡,计以千数”说大败死了几千人了,原来堂堂大魏死了几千人就“为之悼心”无语,真的无语了……另外高贵乡公被杀后,那封皇后解释诏书可以说弯曲事实到一定程度了。 所以“斩首获生,动以万计”和“斩将十数,馘首千计”可信度极低,先说前者,。另外蜀汉亡囗国时还有10万两千人,如果姜维那四万人真的全军覆没,那十万加上3万等于13万,很难想象当时已经没落的蜀军还有三万军队,而且94万百姓(蜀汉亡国时的人口)养13万士兵那是相当困难的!另外我还没算被钟会邓艾灭蜀打死以及刘禅投降之前就投降的蜀军,如果都算的话那就15万也不过分,94万百姓根本养不起15万人!所以说三少帝上的记载纯属扯淡。在看邓艾,邓艾这封诏书上写道“斩将十数”这牛真是吹大了,邓艾你再猛,你以为你是吕布啊,斩杀蜀汉将领有几十个!将领是高级军官,魏国还真敢吹邓艾杀了几十个!魏国向来有把战果以一报十的习惯,杀一个人说杀了十个人,所以不管是三少帝上的记载还是邓艾的记载因为不现实,所以定要缩小十倍!【史料记载: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缩小十倍后,就正常了,蜀汉死了几千人,死的将领有几个,这才是段谷之战蜀汉真正损失的人数!
接着说一下陈寿记载的问题,陈寿记载是很公正的,然而也有些不尽人意之处,姜维段谷之败后,陈寿后面的记载很夸张“众庶由是怨讟,而陇已西亦骚囗动不宁”为什么呢?因为陈寿虽然不会把胜写成败,把败写成胜,但是陈寿有时还是会夸胜讳败。我们知道姜维在此之前两次完爆魏军,曹魏容颜扫地,这时候姜维段谷打了败仗,陈寿为了给曹魏留点面子,便回护魏国把段谷之败写的夸张些。还有一点就是当时蜀汉已经很腐败了,姜维十分受到排挤,三大集团都不喜欢他,这时候姜维打了个败仗,虽然是小败,然而人言可畏,还是有一些流言在传递的,给姜维很大的压力,所以引退三级。也就是说姜维打了一场小败仗,责任还不在他身上(在胡济身上),有一些流言,陈寿为了给魏国留点面子所以给夸大了。
最后总结:段谷之战,蜀汉只损失几千蜀军,几名将领,并没有魏国诏书囗记载的那么夸张,其责任主要在胡济身上。 发布于 2018-11-27 15:10:20
李梦阳转世:2北伐曹魏有何意义?
这个问题已经被无数人争论的无数次,但我并不想和诸位争论,只是想让诸位听听在下的看法。首先我以为北伐从利益观来说是没什么意义!就算给魏国凉州造成打击,但是魏国恢复能力强,失去一个两个郡县对于魏国这只猛虎如同拔掉他一小撮毛发,不疼不痒。况且蜀汉在进行北伐时也要耗费粮草物资,蜀汉和魏国对耗肯定耗不过。从利益的角度来说东吴这边就做的比蜀汉好,什么北伐全是浮云,北方动乱趁机去枪抢劫就OK,进入魏国疆界摆摆样子就OK(孙权的心里,满宠一语道破),如果战事及其严重比如说死了几百人人被毁了十几条船(这对于东吴来说就是“及其严重的损失”)立刻撤军,什么分军?什么撤退方案?管得那么多先撤再说(陆逊说:还好我聪明,把军队从襄阳撤回来,主公靠不住啊……)当然吴国也有“奋发”的的时候,诸葛延叛乱的时候,在魏国旧臣文钦(强烈要求吴军北伐的是魏国人,哎……)强烈要求下,吴军开始支援诸葛延,不过这时候因为主帅孙郴后方突然有急事(内乱……)便给还在寿春的文钦率领的三万吴军说“少年们,我们还会回来的,等我们先去休整休整!”………………
除此之外还有诸葛格北伐和孙峻北伐不过这都因为指挥者态度问题和吴军战斗力坑爹问题而失败。(这里说一下吴军军队编制,吴军并不像曹魏或者蜀汉是一支统一的部队,而是由个将领带领的私兵,如陆朱施全步吕当时的私家部曲都很强大,不过这也是问题所在,因为是私家部队大家都不想让自己的部队损失严重,所以北伐时都不想和曹魏拼命,导致战斗力低下。想凌统那种玩命的角色东吴后期真没几个)而东吴认为北伐和强魏抗衡利益不大,攻杀山越和伺机偷袭蜀汉利益才能最大化,前者东吴经常干和后者从偷袭荆州再到巴丘屯兵再到罗宪守永安这“优秀”传统一直保留。总体来说从利益角度来说,东吴是最讲利益的。想对于而已蜀汉就非常没有利益观,所谓的以攻为守很难成立,因为出征风险高,稍有不慎,就玩完了。况且攻方损失的粮草是比守方多的。因为我认为蜀汉北伐所获得的利益和背负的风险是成反比的。那有人就会问“那为什么蜀汉要坚持北伐呢?”其实北伐的原因很简单,只不过世人被一些无聊的理由、利益蒙蔽的视线,诸葛亮的出师表就有答案“王业不偏安,汉贼不两立”、“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才是北伐的真正理由!为了那虚无缥缈的梦想。不过追本溯源刘备他不就是靠梦想一步一步走下去的么?所谓理想是指依靠自身现状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事情,而所谓梦想就是按照自己的现状无论如何都无法做到的事情,换言之理想是可以实现的,而梦想是虚无缥缈的(类似奇迹之类,何谓奇迹?不可能发生的事就叫奇迹……)。当年曹孟德“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横江!”马腾降服于曹操,刘璋给予曹操士兵粮草支持他南征,刘宗直接投降,孙权摇摆不定,只有刘备抱着坚定的决心和曹操对抗,按照当时的情况看,三分天下之计可谓是天方夜谭,刘备军几乎是到了灭亡的边缘,然而刘备依然不放弃,最终方产生令天下震惊的赤壁之战。而随后那不起眼的小势力一步步努力,居然能成为能和曹操大军在汉中相持的势力!我想如果208年的时候就算你穿越了,告诉刘备军以外的人说十年之后,刘备军能和曹操军抗衡,那听的人八成会认为你是疯子。而将这种近乎“荒唐”的事业成为现实,不就是刘备以及和他一起做“白日梦”的部下吗!?然而不幸的是,或许梦想终归是梦想,关羽大意失荆州,刘备被破于夷陵。那昔日的梦想几乎破碎,但毕生为梦奋斗的刘备,心中实有不甘,便在白帝城将那近乎破碎的梦想托付了诸葛亮。而诸葛亮为了完成知己的托付,也为了向世间证明蜀汉并非是历史上那些偏安一偶的割据势力!是华夏的正统!因此诸葛亮将梦想的碎片拼凑成那悲壮而华美的《出师表》表示其誓死报答知己,复兴汉室的决心!至此蜀汉便开始赌上国家命运和众人梦想的战斗便打响了……
而姜维他是诸葛亮精神的继承人,诸葛亮也是他的恩人和知己,故而先帝和丞相的梦想自然托付在他的身上。姜维可以说是不懈余力和曹魏的抗争,以一个小国之力,对抗者曹魏,在邓艾没出现之前,姜维北伐还是占优势的,这是何等的不容易!?而且姜维还打出了蜀汉有史以来最大一次歼灭战,威震凉州,和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有过之而不及!另一方面蜀汉的武官和士兵们,也一直抱着这份梦想坚持到最后,以至于刘禅投降后,他们意识到梦想破碎愤而拔刀砍石,这是何等的悲愤!?总而言之蜀汉北伐其意义通俗的说就是——为梦奋斗。对于姜维北伐评价我就借用下古人写的在改编下吧(自己文采有限):
“当此之时,维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包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维之器能征战,抑亦韩、白之亚匹也,而时之谏臣无魏征、海瑞,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
相对于眼中只有利益的东吴而言,当年孙坚和孙策所带领的臣子逐一死去,到了三国时期,吴国所缺乏的就是一种决心,他们的国力虽然比蜀汉强盛,但是活的却没有蜀汉精彩。而曹魏面对蜀汉和吴国的北伐,一个时是派出各种猛人迎敌,一个是把皇帝的旗帜运送到前线。这我不说什么了…… 发布于 2018-11-27 15:10:10
李梦阳转世:三关于姜维的争论
1叛国背母?
我之所以先介绍两人年少,也是为后面还展开,这样诸位也能知道为什么他们两个立志建功的原因。有些人认为姜维背叛魏国,母亲在魏,而姜维在蜀汉当官,不忠不孝。先说前者,我们前面说过,姜维没有被魏帝册名,换句话说曹睿都不知道有姜维这个人,姜维也没见过曹睿,所以严格上来说姜维不能算魏臣。况且姜维并非主动投降,而是因为太守马遵抛弃,魏国城池也不接纳他们,使得姜维走投无路方才投降。由此可见姜维投降1是走投无路。2对魏国无损,没带军队没献一城。3姜维从严格意义来说不算魏臣,他不受当时礼法约束。所以我说姜维怎么能算不忠呢?再说魏国对姜维也不负责啊(一没重用他,二抛弃他,三人家回来了还不给开城门),就好比你不尊重别人,还叫别人尊重你,这难道有道理?再说后者,当姜维的母亲给在蜀地的姜维的写信叫他回来时,姜维回信说“良田百倾,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我认为男儿当志在四方,孟母尚且都让孟子周游四方,,太史慈也是如此。不过姜维和后面几个人还是有区别的,前者是母亲叫他回来,而后者要不是母亲答应了就是是没叫他回来。所以姜维比较突出而已。我认为在当时那个乱世,欲为英雄者都不应该完全被伦理所束缚,曹操宽恕张绣和陆逊服侍仇人的亲人以及刘备和孙权后来讲和,这都是这方面的体现。还有姜维信奉玄学,玄学教导人们充分彰显自身的个性,不要被世俗所束缚,这对姜维影响很大,所以姜维才会选择留在蜀地在一展才华。而且当时古人十分看重知己,所谓士为知己者死也,诸葛亮的人格魅力自不用说,这也是姜维决心留在蜀地的一个原因。当然,如果用如今的视角看,姜维不孝也确实事实,不过我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姜维的选择。毕竟这两难的选择,如果选侍奉母亲对不起自己和诸葛丞相,如果选留在蜀地自然对不起母亲,所以我私下认为选择本身无错,只是人们视角不同的原因。 发布于 2018-11-27 15:10:00
李梦阳转世:那我们先说说这事吧,咋看阻止邓艾进入平原好像正确无比,不过仔细想想若汉军采取守势,让邓艾在长时间蜀汉后方呆着,对前线作战的将士和后方成都人心都能造成极大的干扰(这也是邓艾渡阴平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姜维进退失据,坐卧难安),而前面说过邓艾的军势兵力并不多也没得到充足休息而且都是步兵,而诸葛瞻有兵力优势再加上体力充沛,在平原上歼灭邓艾军让前方和后方都安心这才是正道。(比较在平原上歼敌方便),所以诸葛瞻先派出先锋想探探邓艾军虚实,因此犹豫。(从诸葛瞻心里推测,他一直生活在他父亲留下来的光环,他想要证明的自己的决心一定很高,所以想到在平原上歼敌也是完全有可能的)不过邓艾那是省油的灯?邓艾迅速击破蜀汉前锋并进入平原。这下诸葛瞻想守先要也守不了只能撤退到绵竹和邓艾打野战了。(其实诸葛瞻想法没错,不过就是太低估邓艾的能力和魏军的战斗力)。邓艾尝试劝降诸葛瞻被严词拒绝,邓艾到达绵竹时诸葛瞻已经排好整形了(这就说明诸葛瞻占据了先机,比起一些连布阵都不会的将军要好得多,第一次出战这表现已经所合格了。不过面对邓艾合格可是不够的……)邓艾先让邓忠和师暮出战,结果两人皆败,邓艾大怒并表示你们两再去打一次如果输了就要被军法处置。然后魏军大破蜀汉军。这里我要详细说一下,虽说史书记载的不算多,不过分析一下说一下我的看法吧。首先从心态上说,汉军赢了一次而他们又是被临时招募来的很容易产生轻敌之心,而邓艾一向治军严格这次更是放下狠话如果战败连他自己的儿子也不放过,而魏军战败他们离家万里不是被杀也是一辈子回不了家了,而汉军那些后备军从后来他们都纷纷逃散就说明意志上就输给了魏军。(魏军可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啊,而汉军并非姜维亲军蜀汉亡了他们也没负罪感)。还有一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那就是邓艾给诸葛瞻写劝降信,难道邓艾真的想劝降诸葛瞻?难道邓艾不知道他是诸葛亮之子?况且钟会文笔比他好都写一篇,他至于在照猫画虎吗?那么难道邓艾是吃饱没事干?不,邓艾身为一名老将还在这种危机存亡关头,可以相信他不会无所事事,所以说这份劝降书还另有的目的,那就是——激怒诸葛瞻!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次战斗蜀汉输的原因并不是士兵死光了,也不是阵容被破了,而是因为诸葛瞻本人战死了!所以士兵才纷纷逃跑。这就奇怪了,毕竟魏军中又没有“关羽”(话说x魏将侧马刺瞻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史书没这样记载……况且魏军还没有马呢……),所以按照常理诸葛瞻怎么会率先战死呢?那最合理的解释那就是诸葛瞻没有按常理出牌,我所说的常理是指打仗时将领在中军或者在军队靠后指挥作战,而所谓没按常理出牌就是指诸葛瞻亲自到前线督战了。这种行为就是解释的很合理,邓艾激怒诸葛瞻再加上汉军先打赢了一次起了轻敌之心和诸葛瞻一心想要建功的心理,因此诸葛瞻亲自到前线督战,导致其成为魏军集火目标故而“临阵战死”!诸葛瞻败死后,前面已经说过成都无法守了,所以刘禅为了保护成都百姓决定投降确实是明智之举,起码刘禅已经尽力了,我想他也对得起先帝了。这里要提两点,1史书对于诸葛瞻和邓艾决战用的词是“大战”可见这次战斗十分激烈,还有一点那就是邓艾在接受刘禅投降后做了一件事——“使于绵竹筑台以为京观”所谓京观就是把杀死的敌人尸体堆成一个个“山”来彰显武功,从此可知诸葛瞻军反抗的激烈和邓艾获得胜利的艰难!(蜀汉士兵死的都能堆成“山”了,可谓壮烈!这反抗的激烈程度自然不用说,因而可以说诸葛瞻也奋斗到最后一刻没给他爹丢人。)另外说一下最后邓艾还是把这些英勇作战的蜀军和战死魏军一起埋葬表示对他们的尊重……(这里说一下如果你认为蜀汉士兵是死在溃散时那不太可能,1魏军无马2魏军体能还没恢复3蜀军士兵比魏军士兵要了解蜀地地形4蜀地多密林逃到密林怎么追?5况且如果是逃跑时死的怎么会得到邓艾的尊重而让他们和魏军共同埋葬呢?所以说那些尸体几乎都是战死……) 发布于 2018-11-27 15:09:50
天天carl:帮你顶一下————(李密董家飞熊军统领颜少将) 发布于 2018-11-27 15:09:50
李梦阳转世:2功成身被害,凉州失长城
有人认为邓艾灭蜀后居功自傲甚至想要谋反,我认为这些人是没好好读邓艾传。先说造反,关于邓艾图谋谋反这个冤屈已经为晋朝的一名臣子段灼翻案了(就在邓艾传最后(,写的可谓有理有据,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那我现在说说邓艾居功自傲吧,我读了读邓艾的上书,那里居功了?邓艾的上书可谓说的有理有据,冷静的分析如何灭吴,并按照春秋大义解释自己的行为,都是合乎道义。但最终邓艾被钟会小人诬陷谋反,洛阳方面也同意,而这位国之栋梁就被关入囚车直到被迫害而亡。我深思为何司马家要如此迫害邓艾呢,想出如下几点:1邓艾天生口吃,和中央那群官员打不好关系,所以邓艾一直是孤立无援的,说白了就是没后台。2邓艾在上书说要刘禅留在蜀地以此来威慑东吴,而司马家却不愿意,因为司马家最希望的事让刘禅到洛阳以此来用这个亡国之君衬托司马家武功以此好篡位(司马昭当众嘲笑刘禅就可看明),而邓艾不懂司马家的心眼而是从军事上考虑故而起了冲突。3邓艾和司马家没什么关系可言,在当时在外面领兵的地方都督不是司马家亲信就是亲戚或者他们司马家的人,想邓艾这种无亲戚关系的外姓都督司马家早就视为眼中钉想除而后快。(比如说陈泰被调回中央就和这有很大关系,司马家想要篡位必须控制地方兵权)。4邓艾为人不懂权术,他第一次上书,司马昭告诉他不要擅自行事,这一句充分显示出司马昭已经动了杀机,但是邓艾很迟钝以为是司马昭没看懂就第二次上书又解释一遍,这对于司马昭来说,他便认为邓艾触犯了他的权威。5恰逢当时钟会图谋造反,陷害邓艾,这正好给司马家一个除掉邓艾的借口。6伐蜀视为一场赌博,战争是有风险的,如果赢了司马家登上帝位就有武功可寻,而如果输了司马家威望便会受损。而司马家因为邓艾幸运的消灭了蜀汉,但是此时邓艾又提出伐吴,这就让司马家头疼了,因为威望已经因为伐蜀建立的差不多了,如果此时伐吴赢了还好说如果输了那不就是这次南征虎头蛇尾吗?司马家威望也会受损,所以对于司马家而已与其冒着风险伐吴还不如赶快登上帝位呢,故而不采纳邓艾的意见。——基于以上原因所以邓艾被迫害。有人奇怪为何邓艾如此想建功,其实联系邓艾的一生,少年悲惨,仕途因为口吃和寒门一直不顺利,而且当时邓艾已经时日无多,至于伐吴在伐蜀之前他就列入他的计划。因此我究其本心邓艾只是想建立不朽之功劳,让世人见识到寒门也会有出头的一天,让那些曾经对他白眼的士族对他低头罢了。(当时寒门很难有出头之日,司马家真正信任的只有亲族或者亲戚之类的,寒门想要当大官几乎没戏,这种情况越往后严重,东晋时也是如此,什么九品中正制在当时已经完全成为士族推举其他士族的一种途径,还有司马昭恢复的五等公爵制,更是巩固了士族的利益)。另外再说一句,邓艾进入成都后曾说“姜维也是个英雄,不过遇到了我才会陷入困境”这引起当时蜀地人的讥笑,我想这段记载能体现几件事。1当时在蜀地有识者还是肯定姜维的。2邓艾说这话也是有道理,如果没有邓艾,靠钟会是灭不了蜀的,凉州没准也会被姜维拿下。3邓艾也承认了姜维是个英雄,只是生不逢时。最终邓艾死后凉州的少数民族首领秃发树机能立刻对凉州展开进攻,当初曹魏历代雍凉太守都是猛人,什么夏侯渊、郭淮、陈泰、邓艾,打得羌族没脾气,魏国南征时羌族姚柯回大力支持,而秃发树机能也因为忌惮了邓艾的威名不敢妄动。现在好了,邓艾被小人所害,陈泰在几年前也被司马家活活气死,而勇将文英也受到排挤。凉州门户大开,秃发树机能纵横凉州杀烧抢掠,并且一战杀死胡烈、牵弘、杨欣,这三位仁兄在当时也算猛人,从军多年,打过许多硬仗,没想到一战败死,至此凉州在264年到279年成为了秃发树机能的天下。后来秃发树机能被晋朝的一个发明家马隆用新式武器干掉了,局势这才好转起来,不过地方的最高指挥官还是司马氏的亲族或者亲戚。总之不可否认的司马家为了完成自身的野心,他们将曹魏的一个个爪牙拔除的,但他们似乎没意识到这也是拔掉华夏的爪牙! 发布于 2018-11-27 15:09:50
李梦阳转世:二 关于邓艾的争论
1议论邓艾伐蜀艰辛与蜀汉最后的抗争
我先介绍两人年少这样诸位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两人如此想立志建功了。而邓艾的前半生虽然被人嘲笑但是依然靠着自身才能步步高升。(另外邓艾前半生,也没什么好黑的)许多艾黑,邓艾灭蜀纯属运气,渡完阴平,马貌直接投降,刘禅不懂坚守城池反而派诸葛瞻率军和邓艾打野战,邓艾打赢后,刘禅不打守城战直接投降。不过事情真的是如此而已?说来惭愧我以前也这是认为,不过近日研读三国志又有新的发现,所以我改观了。首先邓艾灭蜀我认为要分为五个阶段来说。第一“偷渡阴平”,我想偷渡阴平的艰难无须多说,史书明确记载“山高谷深,至为艰险,有粮运将匮,濒于危殆”而且邓艾还亲自带头滚崖,士兵则都必须攀登悬崖峻岭,要知道邓艾军是没有专业攀登工具的,只能靠绳索或者树木攀爬,况且攀爬时还要带好十几公斤的武器铠甲干粮,所以说这能渡过阴平的人不是超人也是猛人,而邓艾敢走这种路而且还亲自滚崖,这胆魄足以使人惊讶。这里我想再说说关于邓艾军的军势,史书记载邓艾伐蜀带了三万人,而且邓艾“简选精锐”这样邓艾的军队就更少了,不过邓艾得到了钟会的一部分援助,钟会派部将田章作为先锋跟着邓艾入蜀。那这样看来邓艾人数不多但不也不至于很少,我想邓艾渡完阴平也就一万多人。而且这万余都是步兵,这很好理解,因为马是无法攀崖的。而渡过阴平的邓艾军是一群又累又饿、浑身是伤的万余步兵,而邓艾的更大的挑战就要来临。第二“马貌抗敌”有人看见这题目会觉得很奇怪马貌不是直接投降了吗?,其实只要注意史书细节就可以发现马貌确实是抵抗了。钟会传记载“会遣将军田章等从剑阁西,径出江由。未至百里,章先破蜀伏兵三校,艾使章先登”大至意思是说钟会派田章协助邓艾行动,偷渡阴平攻击江由。在距江由100里处,田章率先攻破蜀汉三支伏兵。这能说明什么呢?你要知道伏兵必然是有人安排的,而当时邓艾的行动姜维尚未知道,而且姜维被钟会大军定死了,出剑阁设伏兵可能吗?所以这个伏兵是谁设伏的…………也就是马貌呗…………邓艾军击败蜀汉的伏兵能说明两点:1马貌确实是抵抗了,而且确实也给邓艾军造成些麻烦,田续和邓艾也在江由吵了一架。2邓艾击破蜀汉伏兵,这说明魏军对蜀汉地形已经相对了解,这对于蜀汉军是一种威慑。不过这也不足为奇,邓艾本身就爱研究地理,而钟会和司马昭在伐蜀前就研究过了。当然对于马貌最后投降,我还是不说什么,你不殉国逃跑也比这个强啊。第三“刘禅明断”有人认为这正是刘禅昏庸无能不驻守成都,反而把军队开出去和邓艾打野战,真是愚蠢。我想我说四点,诸位就可以明白刘禅这么做其实是很睿智的。1邓艾军人数不多且为步兵,而且渡阴平的创伤也还没有完全恢复,这时候攻击邓艾不失为一个好时机(当然这可能只是蜀汉单方这样想)2当时成都方面压根没想到邓艾居然如此之快攻到成都,成都的百姓也都乱套了,而也没城防部署。谯周传记载“而蜀本谓敌不便至,不作城守调度,及闻艾已入平,百姓扰扰,皆进山野,不可禁制。”这说明当时成都什么都没准备,城防部署还没弄,怎么守城?百姓的慌乱也无法短时间平定,所以守成都来抗敌是不靠谱的,只能召集军队在野外歼敌。3首先谯周传也提到了,成都方面完全没做准备,而百姓还纷纷往山野里逃,说明成都方面完全没有坚壁清野。这对于“沃野千里,天府之土”的成都损害很大,换句话说许多百姓还在城外,孙子兵法上说出兵打仗如果能从敌人领地夺取物资那最好不过。邓艾也是名老将这样简单的道理不会不懂,如果蜀汉打守城战,也是说邓艾军可以在成都平原上尽情掠夺物资,打持久战也没问题,而且对蜀汉的经济也是严重打击。4成都是做大城,相对来说城门就会很多,这样蜀汉军就需要分开来防守,这样蜀汉的防守也可为艰难。所以说刘禅选择出军打野战是无可厚非的。第四“诸葛瞻出击”先说一点虽然马邈投降了,不过江由的兵很少啊(毕竟都调到前线和成都了,这种没人注意的地方自然缺兵,况且还有伏兵的消耗)而邓艾也没用长时间休息所以说邓艾军从客观上说没太大变化。而诸葛瞻和邓艾打了三次,的诸葛瞻所率领的军队估计就是所有蜀汉后备军了(瞻督诸军),诸葛瞻先派出先锋开路自己帅大军到培县停住不前,这时候黄权的儿子劝他扼守险要不要让邓艾率军进入平原,不过诸葛瞻犹豫不决最终没有采纳。 发布于 2018-11-27 15:09:40
無雙武神:我竟然看成邓艾一直坚持白学 发布于 2018-11-27 15:09:30
李梦阳转世:如果按照这样下去,邓艾和姜维也就当一个小官混吃等死就行了,但是不知是命中注定还是
因果巧合……姜维遇到了诸葛亮,而邓艾遇到了司马懿。我每次都感到很神奇,诸葛司马生前是一对劲敌,而他们死后昔日他们提拔人才亦成为宿敌。 发布于 2018-11-27 15:09:10
更多《三国志13》邓艾与姜维三国耀眼的将星相关问题
问题:《三国志13》邓艾与姜维三国耀眼的将星
回答:大妈进入海军还要修炼 才能到大将级别!进入海贼一直产卵不用锻炼都能成为四皇! 皇吹要疯了!大妈进入海军是大奖 现在当海贼就是四皇 黄狗们就扯大妈最弱四皇!大妈说我CNM皇吹***们 我不就先出场 不就被说了大将级别就成最弱!当***们的亲妈真不容易! 详情 >
问题:《三国志13》无双的钟会待遇那么好,为什么313里和姜维邓艾差距那么大
回答:因为不好,所以用的人少就很少人推广,所以不怎么出名 详情 >
问题:《三国志13》〖姜维、邓艾、钟会三人的四维或五围值该多少合适?め〗
回答:one:你们都太厉害了应该你们来画 详情 >
问题:《三国志13》求助,313pk出师表诸葛亮剧
回答:明年啊,不是出了预告嘛 详情 >
问题:《三国志13》今天做了个高平陵事变,是司马家族起势的第一件事
回答:还有你不要告诉我鼬是自己主动升天的,他要有那本事直接去把斑升天了,还用得着打兜? 详情 >